近年來,隨州市財政部門嚴格按照《預算法》和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等政策要求,將績效理念融入預算管理全過程,縱深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有效發揮改進預算管理、控制節約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作用。
一、控制源頭,提高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化水平。把績效目標管理作為預算編制的重要參考依據,進一步強化績效目標的前置作用,增強各預算部門的支出責任和效率意識,建立健全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擴大績效目標管理范圍,對市級部門預算中的所有項目支出全部納入績效目標管理,實現部門預算內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管理全覆蓋,推進績效目標管理與預算編制的有效融合。強化績效目標管理手段,將績效目標設定審核實質性嵌入部門預算編審系統,明確工作流程,作為預算編制不可或缺的內容,提高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規范制度,建立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機制。為推動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市財政局與市直各部門在績效評價工作中加強協調,相互溝通,成立了市預算績效管理領導小組,通過公開招標建立市預算績效管理第三方機構庫,出臺《市級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方案》,對預算績效目標的申報批復和績效評價的組織實施、工作程序以及評價結果的運用作了原則規定,并對各行為主體的責任、權力、義務進行了明確界定和規范,為全市績效評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跟蹤管理,構建多層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為克服財政部門內部評價的單一性和局限性,建立健全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和評價各環節有效監督體系,市財政局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市本級年初預算確定的重點項目和部門整體支出進行預算績效跟蹤管理,實現了事前有績效目標、事中有跟蹤管理、事后有績效評價的全過程績效管理體系,有力促進了各級財政和預算部門整體水平的提高。
四、提質增效,拓展預算績效評價廣度和深度。市財政每年對開展重點專項支出績效評價的范圍和模式作出明確部署,確定重點工作領域,提出具體工作要求。績效評價采取單位自評與財政重點評價相結合、績效評價報告與績效報告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多元化的績效評價模式。開展部門自評,評價的項目資金比例不低于本部門項目支出的50%。與此同時,市財政局聘請第三方機構對2016年度財政管理重點領域、項目支出重點部門以及社會公眾關注度高、影響力大、特別是事關民生方面的支出的60個項目進行了績效評價,評價資金31,022萬元,占當年財政項目支出預算的46.4%,并對衛計、教育等20個單位進行部門整體支出綜合評價。其項目重點涉及“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節能環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大支出項目。績效評價結果將應用在2018年預算編制中,有效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和相關單位對績效管理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