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治市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文化搭臺、群眾議事、大家受益”的思路,積極發揮財政職能,先后整合投入資金4.54億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持續投入,涌現出了一批有特色、有產業、有內涵的美麗鄉村,初步形成了“名優特產、紅色文化、風情小鎮、鄉村旅游”為一體的美麗鄉村建設格局。
一、將美麗鄉村建設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相結合,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各項目村域對村莊建設、設施分布、產業培育等進行合理規劃,并按規劃開展村莊整治和文化廣場、道路硬化、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真正做到給農村“洗臉”,使傳統農村在大家印象中“臟亂差”的形象得到徹底的改觀。
二、將美麗鄉村建設同農村產業發展相結合,農村經濟有了新發展。注重將建設成果更多地體現在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上,著力加大對農產品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優先解決群眾就近就業,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三、將美麗鄉村建設同文化挖掘,民風民俗建設相結合,村風民風有了新氣象。美麗鄉村建設,要結合當地民風民俗,才能彰顯其個性和特色,形成獨特的文化符號。長治蔭城曾是古代的鐵器重鎮,民間流傳有“萬里蔭城,日進斗金”的說法,就是形容當地歷史上鐵器制造的繁榮。長治在推動試點中,注重將鐵器文化與美麗鄉村相結合,支持建設鐵器古街基礎設施項目。
四、將美麗鄉村建設同基層民主建設相結合,基層組織有了新加強。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引導發揮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黨員作用,黨員率先投工投勞,村干部主動找項目、跑資金,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村“兩委”班子的號召力和公信力明顯提升。同時,通過民主議事,村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五、將美麗鄉村建設同各類資本投入相結合,項目資金有了新保障。從實際情況看,不能僅依靠財政資金的投入,還需要吸引社會資本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利用長治市美麗鄉村投資發展管理有限公司這個融資平臺與銀行資本合作,創造條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解決美麗鄉村資金不足的問題,真正起到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