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潼南區通過在檸檬產業發展方面探索試點七種“分紅”模式,使農民在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各環節上分享更多增值收益。據初步測算分析,預計今年全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5萬元,比上年增長12.5%以上。
一是土地入股“保底+分紅”模式。企業從農戶手中流轉貧瘠、閑置、低效及承包土地,經過土地整治改造為高標準檸檬園。農民按照土地流轉資金(600元/畝)入股(每股1元),成為企業股東(約占股10%),獲得固定保底收益。同時,農民到企業種植檸檬,可以獲得務工收入;在不影響檸檬生長的前提下,農民可在檸檬園內發展林下經濟獲得生產經營性收益。
二是利潤二次分紅+獎勵模式。企業按照標準統一收購檸檬產品,每年按檸檬產品銷售純利潤的20%進行利潤二次分成,分成比例根據訂單完成額度和產品質量梯級上漲。根據當年利潤和綜合履約能力等情況,從檸檬加工銷售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按持股比例給予分紅獎勵。
三是“二產”到“三產”銷售分紅模式。將企業與農民利益進行捆綁,創立檸檬深加工產品銷售平臺,由企業給予入股農民專屬優惠,農戶(股東)可以在農閑時間利用電商各大平臺,銷售精深加工的檸檬產品獲取利潤;鼓勵有條件的創業型農戶在不同地區成立線下檸檬銷售網點,企業給予優惠進一步擴大收益。
四是企業上市分紅模式。積極推進股權化企業上市,力爭建成全國首家檸檬產業上市公司,上市收益用于農民(股東)分紅,真正實現“農民變股民”。經測算,檸檬盛產后每畝產值在3萬元左右,按農民占股10%計算為3000元,農民由原來每畝600元增值到3000元,每畝凈增加2400元;每股由原來1元增值到5元,每股凈增加4元。
五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分紅。大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農村集體資產股份量化到全體成員,以股份持有形式落實集體成員資產所有權和收益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積極推行村集體經濟組織補助入股企業模式,將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得的財政補助資金全額作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股份入股企業,每年按入股份額分紅。
六是財政資金股權化改革分紅。大力推進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參與股權化改革的財政資金不低于財政投資該項目資金的30%,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按持股金額6%/年的標準實行“固定”分紅,其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紅收益占20%,土地流轉農戶分紅收益占60%,企業所在村的建卡貧困戶扶持分紅占20%。
七是農村互助合作幫扶分紅。企業組織建立農村互助合作社,助力精準扶貧、產業扶貧。企業根據當年盈利情況,從利潤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存入資金池,對農村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進行幫扶;同時,企業組織專門的技術幫扶團隊給予農戶技術、知識提升等方面的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