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立健全黃山市特色農產品風險保障機制,促進特色農產品健康穩定發展,黃山市政府結合本市農業特色產品結構和實際情況,圍繞種植面積大、涉及人數多、經濟價值高等因素,經過多次調研分析,選取茶葉、菊花、泉水魚等三類特色農產品進行保險試點,為農戶吃上了“定心丸”。
一是以種植大戶為主實施試點。特色險參保對象重點以規模種植戶(基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為主,按照自愿參保的原則投保。據測算全市有茶葉種植面積約70萬畝,其中規模種植戶(基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約占30萬畝,菊花種植面積約10萬畝,泉水魚5280池。對于農戶想投保的,鼓勵以村集體、合作社或“企業+農戶”等合作組織形式統一投保,確保農戶“愿保有保”。
二是實行“三級”財政補貼機制。建立保費合理分擔機制,對參保率超過30%的特色險種,省、市、縣(區)三級財政補貼總保費的70%,農戶承擔總保費的30%。省級財政每年度結束后爭取以獎代補20%的保費,由區縣先行墊付;市級承擔15%;縣級承擔35%。
三是明確各險種保險金額及費率。茶葉保險保額1000元/畝、費率5%,農戶自繳15元/畝;菊花保險保額1000元/畝、費率7%,農戶自繳21元/畝;泉水魚保險保額4000元/池、費率6%,農戶自繳72元/池。
四是實行“無賠款優待”方式。經辦機構可以通過“無賠款優待”等方式,對本保險期限內無賠款的投保農戶,在下一保險期限內給予一定保費減免優惠,并以實際保費和各方保費分擔比例,計算各方應承擔的保費金額。
五是創新實施“三個結合”。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應由貧困村、貧困戶承擔的保費,其自繳保費部分由扶貧資金統一支付。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相結合。各險種投保應在農戶自愿的基礎上,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社、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為單位組織投保。與綠色農業生產相結合。圍繞打造黃山市全域綠色農產品基地,參加投保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必須納入農藥集中配送體系,積極推進統防統治。
六是鼓勵區縣探索實施新險種。鼓勵區縣在全市特色險品種基礎上探索開展其他特色農產品保險。對實施的新險種除省財政以獎代補外,市財政給予補助15%。各區縣根據地域特色,自選大棚蔬菜、草莓、土雞、蠶桑、油茶、瓜蔞等特色農產品進行試點承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