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棲霞市財政局圍繞提高財政管理績效,把企業管理特別是企業財務管理理念引入財政管理,通過降低成本,提高財政支出的使用效率,在節約資金和提高績效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運用企業財務管理價值觀念管財政。引入企業財務管理價值觀念,依法、合規、合理統籌資源,減少運行成本,當好政府的財務總監,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一是樹立“五項資金統一理念”。在稅收收入、非稅收入和政府性債務資金全部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基礎上,把稅收收入、非稅收入、上級資金、融資貸款、節約資金五項資金統籌使用,統一監管調度,切實增強政府統籌能力。二是以存款撬動貸款。結合國家政策,通過競價談判、調整配置財政存款方式,調動各商業銀行為政府融資提供便利的積極性,實現了以低利率置換高利率、以長期置換短期、以政府債券置換融資債務、以信用擔保置換實物擔保的戰略目的,有效化解了債務風險,年可為政府節約費用3000萬元左右。三是對財政存款進行公開招投標。引入適度經營的理念推動國庫制度改革,在確保專戶支出的前提下,采取財政專戶資金存款面向銀行公開招投標的辦法,實現了國庫閑置資金余額最小化、投資收益最大化,每年僅此收益就增加500多萬元。
二、運用企業財務戰略原理管財政。一是抓好投資戰略。財政資金重點扶持高端裝備制造、清潔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科技礦業、新興服務業、旅游、電子商務、蘋果等九大優勢產業,逐步建立產業發達、門類齊全的生態工業強市。工業經濟在全市財政收入中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且逐年大幅遞增。同時,借鑒企業成立“銷售公司”的做法,積極引進企業在棲霞設立總部并在棲霞注冊成立銷售和貿易分公司,2016年全市總部經濟和銷售分公司累計完成工商稅收2.6億元。二是抓好籌資戰略。新增債務全部利用發行債券的方式,按照棲霞財政收入規模和增長幅度,合理制定債券發行計劃,并將債務收支納入預算管理,交由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并接受監督,使政府債務情況透明化,避免了盲目增加債務,有效降低了債務風險。同時,持續完善融資平臺融資機制,對預期債務和負債率進行測算,提前做好融資規劃,在規劃范圍內針對必須政府投資的項目進行合理融資。三是抓好營運戰略。加強政府對城市土地供應的調控,全面建立土地收購儲備制度,由政府統一規劃、征用、開發和出讓,并加強和規范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入征收管理,把土地收益真正集中到政府手中。對全市礦產資源統一事權、統一管理,規范拍賣程序,縮短轉讓期限,提高拍賣價格。積極盤活城市無形資產,對重要公共建筑物冠名權、城市道路及路牌冠名權、重要公共場所廣告權等通過轉讓、拍賣、租賃等形式,公開推向社會,實行有形化、市場化運行,挖掘城市資源的潛在價值。以上幾個方面每年增加政府收入2-3億元。
三、運用企業投資決策機理管財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把籌集到的資金投放到報酬高、回收快、風險小的項目上,棲霞市則把財政資金的使用重點放在保障民生、保障重點、提高績效上。一是加強資金整合,集中財力辦大事。在“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變”的前提下,把多部門、多渠道資金整合成拳頭,集中投放,“多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近年來累計整合村級“一事一議”獎補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現代蘋果產業提升資金以及生態農業示范項目資金等涉農資金6000多萬元,有力支持了“三農”發展。二是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按照公共財政和統籌發展的內在要求,清理和逐步剔除不屬于公共財政范疇和不符合統籌發展方向的支出,盤活存量資金,用好資金增量,堅決砍掉那些無明確用途和明顯效果或作用不大的資金項目,每年節約資金均達到3000多萬元。三是創建政府引導基金。采取政府投一部分、社會資本投一部分的方式,創立了全國第一支規模達10億元的蘋果產業基金,為棲霞蘋果產業創造更好的金融投資環境,有力推動棲霞蘋果產業健康平穩發展。在此基礎上,著手成立“新能源產業基金”和“生物醫藥產業基金”,通過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吸引集聚社會資金,促進相關產業加快發展。四是清理壓減往來款項和歷史債務,化解財政資金風險。下大力氣開展自查自糾,逐條逐項厘清暫付款情況和形成原因,應收回的及時催繳收回,應列支的盡快形成支出。2016年底暫付款規模比上年壓減20%以上。積極以市場化手段化解潛在債務風險,將行政事業單位在銀行的不良債權資產,通過談判的手段,以遠低于市場價的價格打包購買,并同律師中介機構合作進行清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五是開展工程項目必要性論證。對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增加了必要性論證,根據論證情況協調相關單位調整建設方案,嚴格控制標準和規模,避免重復建設、超標準建設和超規模建設。僅校安工程就節約可置換規劃用地面積140多畝,節約財政資金2360多萬元,避免了小學宿舍樓無學生入住、住不滿等問題。同時,將專家論證意見引入政府采購事前環節,對于規模較大、技術較復雜的項目,搭建技術論證平臺,采購前聘請專家對擬采購物進行論證,有效抑制了超過實際需求和奢侈浪費的采購,有效節約了財政支出。
四、運用企業資產管理原理管財政。一是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健全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辦法,嚴把資產使用關,加強日常使用管理,探索建立集中調配機制和資產統籌運作平臺,加速周轉,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在資產調劑方面,抓住清理整頓辦公用房的機遇,在國家政策允許范圍內,將行政事業單位對外服務職能全部納入政務服務中心統一辦公,然后將“瘦身”后的單位統一調劑到商業價值低的位置辦公,節省約1萬多平方米辦公用房,將其整體劃入到市融資平臺公司,充實公司資產,發揮資產價值。對房產和公務用車創新采用網絡拍賣方式,公務用車拍賣價格達到評估價值的3倍以上,實現了國有資產最大限度保值增值。同時,積極創新管理模式,全面推進“公務倉”和“政府辦公用品”采購平臺建設。研究出臺政府公物倉管理暫行辦,將相關資產全部納入“公物倉”集中統一管理,并設立專門的存儲倉庫,專門用于存放行政事業單位閑置資產、報廢資產、超標或超配(編)資產、更新資產和經市政府批準舉辦的大型節慶和會議、文體和展覽等活動購置或接受捐贈可循環使用等五大類資產,建立固定資產實物賬卡管理制度,進一步推進國有資產共享共用,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對政府辦公用品實行統一采購,在政府行政中心設立政府辦公用品超市,由單位按審批計劃統一領用,財政統一與供貨商進行資金結算,有效強化了政府辦公用品的使用管理。二是綜合調配使用工程項目資源。結合財政投資評審,充分利用掌握全市工程信息的優勢,加強工程項目之間的協調,把一個項目不用或者廢棄的資源(如把需要挖走的土方調整到需要墊土方的工程)用于另一個需要的項目,使不同工程項目互通有無,推進項目資源的綜合利用,有效節約資金,僅S209省道改建和校安工程項目就節約資金上百萬元。三是提升無形資產商譽的價值。對工程類項目根據評審價值采取5:3:2付款方式,有效緩解了資金兌付壓力,也有效保證了資金的及時足額兌付,目前未發生一起未及時兌付工程款的情況。四是抓好財政投入形成的經營性資產管理。建立了農業綜合開發建管后期管護機制,對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建設、使用、管護一體化模式,實行財政投入、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辦法,有效調動社會資本建設、經營、管理農業綜合開發工程,財政投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形成的資產歸財政所有、由社會資本運營,盈利由資產方和經營方共享,這一做法被煙臺市、山東省和全國農業綜合開發會議作為經驗予以推廣。
五、運用企業財務分析原理管財政。一是圍繞成本控制,建立社保民生項目動態審核數據庫。建立了涉及全市44項民生的數據庫,涉及信息50多萬條,通過項目庫信息進行大數據信息審核比對有效節約資金。例如在低保對象審核上,對是否擁有機動車輛、房產或者享受公積金待遇等,通過“財政資金綜合分析跟蹤平臺”瞬間即可完成對審核比對。通過以上技術手段,每年節約資金上千萬元。二是圍繞預算約束,推進綜合預算改革。自2016年起,全面淘汰“基數+增長”預算編制方法,規范基本支出定額標準體系,按照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要求,對人均公用經費統一按照核定標準確定綜合定額保障標準。對項目支出,圍繞建立財政標準和部門內部標準相補充、通用定額標準和專用定額標準相結合的定額標準體系,制定覆蓋全面的項目支出定額標準,采取“一事一預算”原則據實核定,結合財力情況、綜合平衡情況,從實際出發,逐項審議預算年度內各項支出內容及開支標準,致力構建細化精準、績效優先、約束有力的綜合預算體系。三是圍繞降低費用,實行工程類材料設備政府統一采購。對政府投資的校舍建設、公路交通、市政基礎設施、供水設施升級改造、垃圾處理一體化等73個政府投資工程項目所用的水泥、管道、垃圾處理設備、水處理設備等主要材料和設備,由政府通過統一采購確定供應商,既杜絕了施工單位使用假冒偽劣產品,保證了工程所用材料和設備質量,又有效節約了財政資金。2016年采購水泥、鋼材等工程類材料設備總價值1億元,與以往由施工單位市場采購相比,節約財政資金1000多萬元。四是圍繞績效管理,開展資金績效評價。積極推行“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資金使用管理機制,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節能環保、農林水事務等九類重點支出,通過總體保障評價和分項保障評價兩種方式進行績效評價;對部門財政資金使用管理,主要以預算收支平衡、暫存暫付款管理、債務風險、年終結轉等內容進行績效評價。建立完善“預算、評審、采購、支付”四位一體管理模式,不斷強化支出管理,提高資金績效。棲霞的做法先后被山東新聞聯播、大眾日報等進行了報道宣傳。
下一步,棲霞市將就引入企業管理理念管理財政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努力做到實踐拓展上先行先試、制度建設上先行先試,不斷積累經驗,查找不足,全面提升財政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