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績效目標管理全覆蓋。2017年,市直所有部門申報50萬元以上項目預算全部編制績效目標,共編制了835個項目支出績效目標,市財政在人大批準預算20個工作日內,將部門預算連同績效目標全部批復到市直各部門,實現了績效目標與部門預算同步編報、同步審核、同步批復。
二是公開評審全覆蓋。在2017年部門預算編制過程中,市財政對部門申報的項目支出連同績效目標進行分類,邀請專家、中介機構和多部門聯合進行公開評審。通過部門陳述、專家質詢、專家合議、獨立打分等流程和紀委的現場監督,充分發揮公開評審的獨立性和科學性。根據專家評審意見,對其中425個評定為良的項目績效目標進行了完善,對評定為“差”的4個項目以及評定為“中”的63個項目當年不安排預算,從源頭上提高了預算安排的科學合理性。
三是績效自評全覆蓋。預算執行完畢一個月內,市直部門對編制績效目標的項目全部開展績效自評并提交自評報告,自評結果作為安排下一年度預算的前置條件。該市在審核2017年預算時,對部門申報的連續性項目,要求全部核查上年度執行情況,對進度慢、績效差的項目加大壓縮和控制力度。
四是預算管理過程全覆蓋。從2011年起,該市就探索開展事前、事中、事后的績效管理工作。市財政在推進編制績效目標的同前,以問題為導向,對近年來財政支出管理中發現的部分項目預算申報不實、支出進度緩慢、資金效益不高等問題,開展針對性研究,選取部分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專項“事前評審”。2013年,開展33項民生工程績效評價,實現了民生工程績效評價全覆蓋。
五是預算績效考核問責全覆蓋。市政府將市直各部門以及各縣區的績效管理情況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考核范圍。同時,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由常務副市長為組長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為成員單位,統籌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組織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