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內控制度建設,是提高財政自身“免疫”功能,規范財政內部管理、提升財政管理水平的治本之策。西雙版納州財政局扎實推進包括基本制度、專項風險防控辦法和辦事規程在內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規范財政權力運行,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一、健全內控制度體系,加強內控建設。西雙版納州財政局內控制度由1項基本制度、7項專項風險防控辦法和70項辦事規程三個層次構成。其中,基本制度是總則和綱要,起統領和指導作用;專項風險防控辦法是針對財政部門內部跨科室(中心)、跨單位的業務活動領域和環節進行梳理,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提出具體防控措施;辦事規程是各科室(中心)以基本制度和專項風險防控辦法為基準,根據科室職能與工作特點制訂的具體業務流程規范,是一個相互融合、共同作用的有機整體。各科室(中心)、各崗位人員履行財政業務管理職責過程中,嚴格遵守內控制度相關規定,促進財政業務管理整體水平的提升。
二、實施三層檢查措施,夯實內控機制
一是為使內控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實,每年州財政局會對州級行政事業單位開展部門預決算公開、財政資金安全檢查、預決算真實性核查、會計信息質量等多項日常監督檢查,而且這些日常監督檢查已成為財政監督工作的“規定動作”。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州財政局根據中央、省、州的要求積極開展對各類專項檢查,如涉農資金檢查、財政扶貧資金、文化專項資金檢查等。通過對日常監管和專項檢查,進一步加大了對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的問效。二是為構建“全員參與、全程控制、全面覆蓋、全部關聯”的財政大監督格局,更好地服務于財政中心工作,促進財政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的開展,州財政局每年都要求各科室(中心)上報全年監督檢查計劃,便于督促各科室(中心)履行職責,加大對項目資金的追蹤。三是為嚴格財政法規、法紀,州財政局自2013年啟動內部監督檢查工作,采取“一年查三分之一,三年查一輪”的方法,以檢查內容為導向,緊緊圍繞財政中心工作,通過梳理檢查流程,認真組織開展內部監督檢查。通過內部監督檢查及時對各科室崗位職能設置中存在的審批程序不明確、不規范,內部控制、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制度不健全、不落實等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完善政策制度的意見和建議,并進行合理調整優化,實現崗位、責任、制度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