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中國戲劇文化大省,共有地方劇種49個,其中有19個列入國家非遺名錄中。2016年底,全省共有公辦劇團150個、民營劇團396個,劇團從業人員17619人,地方劇團是我省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積極支持送戲下鄉是山西省財政近年來支持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具有以下三個突出特點:
一是啟動時間較早,辦法措施較為完整。2014年,山西省大膽創新,在全國范圍內先試先行“探索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演出服務機制”。制定了《省級購買公共演出服務實施方案(試行)》《省級購買公共演出服務實施細則(試行)》等相應政策文件,明確將送戲下鄉列入政府購買公共演出服務的范圍。2016年,山西省又出臺《關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若干意見》,將送戲下鄉場次和村級簡易戲臺建設納入“十三五”規劃。在省級示范帶動下,目前全省11個市中已有10個市先后出臺了相關政府購買公共演出政策,均明確將送戲下鄉列入政府購買公共演出的范圍。
二是財政補助政策明確、支持力度逐步增強。為積極支持送戲下鄉,按照保本微利動態調整的原則,省財政廳會同省文化廳于2014年研究制定了送戲下鄉補助標準,并根據每年的演出計劃足額安排補助資金。據統計,2014年-2017年,省財政已累計安排專項補助資金2690萬元,用于支持省級院團開展送戲下鄉。2017年,省政府將免費送戲下鄉1萬場列為今年省政府六件民生實事之一。為確保將此項民生實事落到實處,省財政根據省級院團增加的演出場次,在原有預算400萬元的基礎上追加700萬元,共計安排專項資金1100萬元。同時會同省文化廳積極分解演出任務,明確省級及各市應承擔的演出場次,按照各級演出經費由各級負擔的原則,引導督促市縣落實經費保障。2017年,預計全省送戲下鄉投入將超過7000萬元。
三是演出成效明顯、廣受農民歡迎。據統計,自2014年以來,僅省級7個院團已累計送戲下鄉400場,觀看演出的農民群眾累計達500萬人次,將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演出送到家門口,密切了黨和政府與農民群眾的聯系,極大地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通過開展送戲下鄉活動,演出劇團也得到較好地發展,演出曲目不斷增加、演出質量逐步提高,演員隊伍特別是青年演員得到了更多更好的實踐機會,取得了群眾滿意院團發展的雙贏效果。
2017年,山西省將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財政部關于印發<關于戲曲進鄉村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落實經費保障,鞏固現有成效,繼續推動政府購買送戲下鄉演出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