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縣財政局近年來牢固樹立“心系群眾、財政為民”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堅持“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民生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積極開展“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促財政干部作風大轉變”活動,不斷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內涵,有效凝聚財政干部謀發展、促發展的工作合力。全體財政干部圍繞當前的財政工作任務,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認真做好財政收支兩篇文章,不斷推進全局三項文明建設向前發展,該局在近幾年來的部門形象測評活動中都是名列前茅,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通報表彰,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許和認可,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該局的主要做法是:創新工作思路,通過完善制度建設、優化服務質量、推行政務公開等手段,大力改進工作作風,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切實營造出一種高效、溫馨的財政工作氛圍。
一、以制度建設為根本保證,健全內部各項管理
為加強全縣財政系統內部管理,使財政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逐漸步入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該局通過不斷完善制度建設,將近年來制訂的26項管理制度或辦法收錄一起,編印出《吉安縣財政局制度匯編》。《匯編》既包括政務上的管理,又包括黨務上的規定;既包括對縣局機關工作的規范約束,又包括對鄉鎮財政工作的規范約束,內容涉及工作、學習、機關生活和廉政建設等各個領域,對基層財政干部來說,既是強化學習的生動教材,又是日常工作行動指南。例如:實行AB崗工作制,若工作人員A(B)出差不在崗,由工作人員B(A)替代,使工作保持連續性;實行限時辦結制,凡是法律法規、規章有明文規定要求的,必須在法定時限內完成,沒有時限規定的,只要手續完備,應在最短時間內辦結;并把“十講十做到”作為全體財政干部行為規范張貼在局辦公樓的每個樓層。通過建立健全各種制度,不斷規范財政工作行為。《匯編》編印后,我局及時分發至干部職工手中,做到人手一冊,并要求各鄉鎮財政所和機關各股室應以開展推行“作風大轉變”活動為契機,認真組織學習,在全系統掀起一股制度大學習、大討論、大執行的高潮。
二、以優化服務為主要內容,改進干部工作作風
財政是國家的財政,是人民的財政,財政工作如何實現和維護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強化服務意識,努力改進機關工作作風。而以“待人熱情、政務公開、辦文快捷、責任落實、服務主動、行政依法、答復滿意、為政清廉”為主要內容的八項服務要求,是財政部門對全社會鄭重作出的承諾,為此,該局按照統一格式制作了公示牌,在局機關和鄉鎮財政所公示“八項服務承諾”的主要內容、本單位干部職工的工作身份和人員去向,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要求全體財政干部以“八項服務承諾”規范日常財政工作行為。同時,擬在局機關和有條件的鄉鎮財政所推行電子政務、添置接待用品等等,進一步為前來辦事人員提供方便、快捷的辦事條件。在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工作中,本著“答復滿意、落實滿意、務求實效”的原則,局主要領導親自擬函答復,各分管領導分頭與建議(提案)者見面,做好解釋工作,取得代表、委員的理解,直至滿意為止,真正將代表、委員的真知灼見融匯到財政改革與發展之中,并積極轉為化破解財政難題的有力舉措。在每年稅收宣傳活動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散發傳單等宣傳手段,積極為納稅人宣傳國家稅收政策,使廣大納稅人在政策上理解、在工作上配合、在納稅上自覺,有效融洽征納關系。同時,在機關工作中實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時辦結制,要求財政干部牢固樹立“財政部門就是服務部門、財政部門的每個崗位都是服務崗位”的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不拖拉、不推卸、不刁難;做到接待熱情、解釋到位、辦理快捷、堅決摒棄“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衙門工作作風。對前來辦理政務或咨詢業務的同志,該局領導和機關業務股室工作人員每次都是不厭其煩地熱情接待,秉承“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工作作風及時辦理,而對于不能辦理的給予耐心解釋,并且主動同其他部門協調,直至他們滿意為止。通過完善一系列優化服務的措施,極大改進財政干部工作作風。
三、以法紀教育為重要手段,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為加強內部監督,加大從源頭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落實各項管理制度,該局從強化紀律約束出發,每年都會組成檢查組,對全縣19個鄉鎮財政所進行專項檢查,檢查內容不僅涉及財經紀律,而且涉及依法行政和責任落實等有關情況。要求財政干部自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對貽誤工作、吃拿卡要等破壞財政部門形象的行為進行組織教育和通報批評,甚至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大力提高財政部門依法行政、依法理財水平。同時,充分發揮黨總支的戰斗堡壘作用,利用工、青、婦組織的團結和凝聚力作用,在機關添置健身器材、成立業余舞蹈隊等,開展一些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讓干部職工在活動中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豐富生活。通過不斷開展向先進事跡學習,主動與先進典型對標,以先進典型鞭策自己、以反面案例警醒自己,在工作中做到自警、自省、自重、自勵,在生活中做到慎獨、慎微。另一方面,結合財政自身業務,開展“知榮辱、樹新風、優環境、興財政”演講比賽等等,動員大家為縣、鄉兩級涵養可持續財源獻計獻策,不斷壯大縣域經濟發展。通過營造這種張馳有度、緊松結合的工作氛圍,引導一批人、帶動一批人、幫助一批人,爭先創優蔚然成風,促進全系統隊伍建設朝著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
四、以政務公開為工作要求,提高機關辦事效率
全面實行政務公開,大力提高機關辦事效率。除國家法規明文規定不能公開的事項外,在縣、鄉兩級向社會公開財政部門的政務,內容包括部門職能、內設機構,機關辦事流程,財政預、決算,政府采購信息,行政審批事項,惠農補貼資金發放,國庫集中支付程序等等,讓社會各界逐漸了解和參與財政管理的全過程,使財政工作更趨陽光化、財政資金運作更趨透明化,積極取得社會各界對財政工作的理解、支持和監督。同時,在縣鄉財政運行和資金管理中我們堅持“勤報告、多請示、常反饋”的原則,讓同級黨委、人大和政府及時了解財政信息動態,掌握財政收支情況,為分析經濟運行形勢并對經濟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近年來,該局還采取民意測評的方式,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有關單位征求對縣鄉財政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要求財政干部積極轉變工作角色,變“被動落實型”財政為“主動服務型”財政,在工作中由“肯干”向“善干”轉變;并主動聽取群眾對財政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要求,從而有效清除財政工作的中梗阻,逐步提高財政工作效率。
五、以文明用語為實際抓手,營造溫馨財政氛圍
為將財政機關文化推向縱深發展,該局堅持把文明用語作為加強財政精神文明建設、創造和諧財政環境的大事來抓,大力推行文明用語,規范財政行業職業用語、禮貌用語,在系統內外大力倡導溫馨和諧之風。要求財政干部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樹立宗旨理念,以“好”字開頭,“請”字當先,“走好”和“再見”結尾的語言行為服務于人民、奉獻于社會;以一句溫暖的問候和一個善意的微笑,愉悅前來辦事人員的心情,讓他們乘興而來、滿意而歸。要求全體財政干部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使用文明用語,不說臟話、粗話,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同時,針對實際工作中個別人員不注意語言藝術,說話語氣、措辭欠佳,態度生硬,群眾感到不滿意的情況,該局還及時制定了相應的整改措施,明確把“不知道”、“真啰嗦”、“沒空,別煩我”等帶有強硬、命令式語氣的語句列為職業禁語,而把“您好”、“請坐”、“很高興為您服務”等帶有友好、商量口吻的語句作為文明用語加以推廣。要求干部從點滴做起,從“一句話、一杯茶、一個微笑”做起,從自身做起,構筑溫馨財政氛圍,促進財政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該局服務質量有了明顯改善,工作效率有了明顯提高,政務環境有了明顯優化,服務型、責任型、效能型機關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全系統干部職工的工作作風面貌一新,一心一意干事業、聚精會神謀發展的工作局面已經形成。全系統共有38個單位/次先后榮獲省、市、縣文明單位稱號,局機關預算股連續兩年被命名為省、市級“青年文明號”,會計核算中心先后被命名為省、市級“巾幗文明崗”,一批青年崗位能手不斷涌現,不斷塑造出財政部門新形象。(鄒建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