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首家股份制產業扶貧合作社——益農果品種植扶貧專業合作社在榮成揭牌。這是榮成市探索通過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立“農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三方產業扶貧模式的成功探索。
該合作社依托榮成當地有著3000畝種植規模的大型農業現代化龍頭企業——華峰果品有限公司,吸引周邊8個村、78戶貧困戶共同組建。合作社實行股份制,采取按出資比例直接量化入股的方式。在股權構成上,由財政整合三產融合發展試點項目扶貧資金40萬元,支持78戶貧困戶入股成為股東,每名貧困戶量化股金5128元,共占股15.4%,其中每戶貧困戶占股權0.2%。發起人華峰果品以38畝建成兩年的蘋果園及部分資金入股,共計220萬多元,占股84.6%。40萬財政扶貧資金,撬動220萬的社會資本參與扶貧,資金撬動比例將近1:6,實現了財政資金扶貧效益的最大化。
在項目運作方面,依托華峰果品有限公司深厚的果品種植、管理、市場銷售的成熟經驗和完整模式,合作社為貧困戶提供統一的技術服務,對種植基地實行統一經營管理,有效規避了產業扶貧項目通常面臨的人才、管理等困境,減少了市場風險,確保扶貧項目穩定盈利,造福貧困人口。
該扶貧模式最大的亮點,就是改變以往產業扶貧項目對貧困戶 “只分紅不入股”的收益分配模式,實現貧困戶收益與產業經營效益直接掛鉤,每個貧困戶都能獲得“入股分紅+務工薪金+耕種收入”三份收益,預計年均5000元以上,實現致富增收,達到企業發展、群眾致富的雙贏效果。
近年來,榮成市依托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累計投入華峰果品專業合作社928萬元,其中,財政補助資金470萬元。
近年來,榮成市先后出臺了“1+N”脫貧方案、脫貧貸等政策措施,開啟了產業化扶貧的新路徑,主要探索了三條產業化扶貧渠道:資產收益型。將扶貧資金和閑置資產折股量化,參股養殖、種植合作社,使資金變股本、農民變股民,每年享受分紅。多種經營型。將扶貧資金投入農耕社會化服務等,對貧困群體實行低收費,增加村集體收入。特色項目型。將扶貧資金與貧困村產業優勢相結合,發展農家樂等扶貧項目,增加貧困村和貧困戶收入。
在產業扶貧資金投入上,榮成市堅持財政投入為主導,撬動金融資本,吸納社會資金,形成產業扶貧合力。在財政直接投入方面,去年,榮成市按照每個省定貧困村平均30萬元的標準撥付60個省定貧困村扶貧產業開發資金2102萬元,扶持發展富民產業項目,項目收益的70%以上用于貧困戶分紅,余下用于壯大集體經濟。在撬動金融扶貧方面,由財政拿出1000萬元,設立扶貧開發擔保基金,由金融機構放大10倍,形成1億元的“脫貧貸”,對貧困人口和扶貧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支持。目前,已為4戶貧困戶、3家合作社、10家扶貧企業辦理了小額扶貧貸款2896萬元,帶動580戶、886名貧困人口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在吸納社會資本扶貧方面。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方式,吸納產業基金、金融資本、社會資金通過PPP、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引導市場、企業和社會資源參與產業扶貧。去年以來,共吸納社會資本6.2億,發展產業項目24個,流轉土地1萬畝,為500多名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