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好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進一步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鼓勵開展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的若干指導意見》精神,2017年,自治區財政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和財政保費補貼支持力度,多措并舉,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及早布置,確保年度工作順利開展。2016年12月,財政廳印發《關于開展2017年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通知》,明確了2017年我區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品種、保險責任、保額、保費及分擔比例、期限、承辦機構、投保方式、理賠等政策。2017年3月,召開全區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會議和財政金融工作會議,有關行業主管和監管部門、保險經辦機構、各市縣財政部門分管領導參加,全面總結了過去四年來我區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開展情況,共同研究了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思路,部署了2017年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
二、加大支持,確保保費補貼資金落實到位。2017年,全區共籌集財政保費補貼資金9.84億元,比上年增加2.54億元,同比增長35%,用于支持我區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2016年12月,通過《關于提前下達2017年中央和自治區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預算指標的通知》,自治區財政已將年度保費補貼資金5億元提前下達至各市縣,保證了保費補貼結算需要。
三、統籌謀劃,下達年度保險項目計劃。根據各級財政部門、區直行業主管部門和保險經辦機構上報的年度保險項目計劃,經共同協商研究,綜合統籌制定了全區年度保險計劃,印發了《關于下達2017年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配套項目計劃的通知》。在原有7個中央財政補貼險種提質擴面的基礎上,2017年增加了馬鈴薯種植保險品種。同時,繼續開展水果、桑蠶、水產品、蔬菜等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在總體計劃內,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作用,各地可根據區域險種結構靈活調整,不斷擴大保險覆蓋面。
四、強化管理,督促保費補貼資金及時撥付。為保證政策性保險業務開展和經營需要,財政廳召集主管部門和保險公司專題研究保費補貼資金結算事項,印發了《關于報送2016年及以前年度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保費補貼資金有關情況的函》,了解掌握保費補貼資金撥付情況,督促各地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保費補貼資金撥付至保險經辦機構。
五、加強考核,確保保險理賠服務質量。保險理賠是惠農政策落實到位的關鍵環節。全區進一步完善考核體系,對保險經辦機構服務質量進行跟蹤考核。對宣傳不到位、基層服務網絡建設滯后、承保進度不理想、業務管理不規范、理賠不及時、服務不到位、出現群眾投訴反映的經辦機構,將視情況采取責令限期改正、取消經辦資格等措施,保證參保群眾利益。
自2013年自治區政府決定由財政部門牽頭負責推進并實施“三年規劃”以來,財政廳采取了調整完善制度、擴大覆蓋范圍、創新特色險種、支持糧食保險、加強保險扶貧、加大資金保障等多種措施,我區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一是保障水平創出新高。2016年全區政策性農業保險投保372萬戶、保險金額757億元,比2012年分別增長8倍、21倍,保險業務連續4年增幅排名全國前3名,全國排位由2012年的27位提前到14位。二是保險覆蓋面逐步擴大。保險品種從6個增加到30個,財政補貼支持保險保障領域擴大到農、林、牧、漁各個領域。三是保險規模快速增長。2016年,全區政策性農業保險總保費規模8.8億元,同比增長42%,比2012年增長9倍;保費年均增速78%,比全國平均高65個百分點。四是保險理賠有保障。全區年度理賠支出5.2億元(不含未決賠款)、受益41萬戶次,分別是2012年的6倍、4倍。大災發生前及時預報、事后迅速反應,2016年賠付香蕉凍災8000萬元、臺風“妮妲”500萬元、冰雹災害2000萬元等,支農惠農作用進一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