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注重實效,牢固樹立監督與服務并重的理念。充分發揮財政監督的服務作用,綜合運用檢查、督促、反饋等方式方法,在加強事后監督的同時,突出事前、事中控制。全面客觀地反映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認真幫助有關單位解決制約發展的實際困難,站在解決問題、提供服務的角度,有針對性地提出完善政策制度的意見和建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以規范管理為目的開展問題檢查,著力規范共性問題,做到檢查一個單位、解剖一個系統、規范一個行業。建立監督結果運用機制,逐步將監督檢查結果納入到資金分配的因素范圍,作為編制部門預算的重要參考依據。
二是整合力量,加強單位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在內,積極發揮財政內部業務管理部門的配合作用,加快構建市、縣兩級之間的互聯、互通、互補的聯動工作機制,形成分工協作、齊抓共管、信息共享、綜合治理的工作局面。在外,加強與監察、審計、稅務、巡察等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分工協作,建立與有關部門的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協同工作機制,避免重復監督檢查。利用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專業機構在會計監督和財務審計方面的專業優勢,提升財政監督的專業水平。
三是提升能力,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隊伍建設。各縣區財政部門著力將把財政監督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主動謀劃財政監督的發展問題,充實年富力強、熟悉業務的同志到財政監督崗位上。注重財政監督人才培養,從業務知識、法律法規、專業知識入手加強培訓,打造財政監督領域的行家里手、業務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