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國家“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等政策背景下,廣州市財政局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多措并舉,將合理壓減庫款的短期目標與建立加快支出進度的長效機制緊密結合,有效提升預算執行的均衡性和時效性,大幅壓減庫款規模,2016年比上年壓減298.3億元,同比下降35.4%,庫款保障水平保持在財政部規定1.5倍以內的合理區間,保障了廣州市經濟、民生和社會各項公共事業發展,較好地完成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各項工作任務目標。
一、強化財政支出責任。一是落實各級政府領導負責制。制定《廣州市區級財政支出進度與轉移支付掛鉤管理辦法》,對財政支出進度綜合考核得分低于標準的區,相應扣減其稅收返還轉移支付資金。二是落實主管部門財政支出主體責任。制定《廣州市財政績效和管理考核辦法》,把各部門財政支出進度與部門績效考核掛鉤。三是落實財政部門組織協調責任。除每月通報財政支出進度情況外,市財政局不定期組織財政支出進度、庫款工作會議,由局領導帶隊到各區加強財政督導工作。
二、加大存量資金盤活使用力度。一是加強各部門預算執行管理,督促各部門加快財政存量資金的支出進度。二是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用于平衡年度財政收支,盤活存量用于保障重點支出和民生項目。三是結構性調整,將政府性基金預算結余資金超過收入30%補充到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中,安排存量資金用于償還年度政府性債務。
三、逐步建立和完善“四掛鉤一通報”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四掛鉤一通報”為主體的預算執行管理考核制度,將財政支出進度、存量資金與各區轉移支付、資金調度和各部門本年支出進度與下年度預算安排掛鉤以及單位支出進度與績效考核掛鉤,對部門和區支出進度按月通報,切實提高了市直部門、區級財政支出的執行率和庫款壓降率。
四、推動財政精細化管理。將精細化管理的理念融入財政管理全過程,制定并實施“兩提高一促進”工作方案,建立科學管理體系,理順城市更新改造資金等跨部門資金的歸口管理;以完善部門預算編制為基礎,將原來預算編制“兩頭小中間大”轉變為“兩頭大中間小”;優化國庫集中支付業務流程,研究直接支付與授權支付劃分范圍,不斷提高支付效率。
五、深化預算編制環節改革。一是全面實施零基預算編制改革,建立基本支出定員定額標準體系和項目支出保障重點、績效優先的評估機制。二是加強項目庫建設和管理,建立以多層次分類、動態更新為特點的項目數據大集中管理機制,建立以提效減負各方共贏為主旨的項目預算編審機制,將傳統的預算編制期集中編審模式轉變為“項目入庫+預算編制”分段編審模式,加強項目儲備,大大提升項目編審效率。三是編制中期財政規劃,按照三年滾動方式做好中期財政規劃。
六、加強地方債資金管理使用。一是對涉及需要調整預算的,提早制定使用方案并加快預算調整審批進程。二是對屬于區級使用的地方債券資金,及時下劃并督促區財政抓緊支出。三是提前做好政府債券置換存量項目協商洽談和新增債資金使用項目調整工作,做好庫款墊付擬置換債務,對于省撥置換債券資金及時出庫,減少資金留存國庫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