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政府引導激活力。集中財政力量推進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借助全省首批農業三項補貼改革試點,在溫州市范圍內率先成立糧補辦,建立糧食補貼整合機制。三年來,逐年提高糧食補助力度,共支出補貼資金8757萬元,整合水稻產業提升項目資金1354萬元,新增育秧烘干中心8個、烘干機43臺、連棟大棚溫室3360平米。
二是增強功能提產力。投入本級資金超1億元,全力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建設和認定糧食生產功能區6.06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0.5萬畝,完成標準農田地力提升2萬畝。同時,安排專項資金加大對高產創建獎勵力度,共建設農業部萬畝示范片6個6.82萬畝,南濱街道大戶錢順旺的1丘“甬優12”攻關田畝產達到779.3公斤公斤,打破浙江省連作晚稻最高畝產吉尼斯記錄。
三是科技驅動挖潛力。加快農業三新技術推廣,加快水稻機械化進程,機械插秧服務按稻季補貼1萬元至5萬元不等,連作晚稻按原標準的1.5倍予以補貼;強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新”能力,對于八類列入中央、省試點的農機新產品,給予額外的地方財政補貼,并推出首臺套獎勵機制,組織專家實地評估,對首次引入瑞安有推廣價值的新型農機,給予獎勵資金,鼓勵農戶更新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