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29日訊(記者葉淺 見習記者李睿陽)近日,上海康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鵬科技”)披露招股書并回復了首輪問詢,二次闖關科創板IPO。
(相關資料圖)
招股書顯示,康鵬科技存在大客戶集中,以及下游客戶自建產能的情況,由此帶來客戶流失的風險。此外,IPO前夕康鵬科技的財務內控出現意外,公司5000萬元投資的信托理財產品僅收回不到80萬元,而公司“先購買后審議”的不規范行為引起上交所關于“內控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的問詢。資料顯示,康鵬科技在2019年首次申報科創板IPO時就因多起內控問題等情況遭到上市委否決。
大客戶集中且存流失風險
康鵬科技主要從事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9-2021年報告期內康鵬科技的顯示材料業務、新能源電池材料及電子化學品業務合計為公司貢獻了超60%的營收。
其中,顯示材料業務的主要產品為液晶單體,用于下游行業生產終端——液晶混晶。然而,由于液晶混晶技術難度大,目前的生產主要由三大國際巨頭德國默克、日本JNC和日本DIC壟斷,三家公司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80%。康鵬科技在招股書中稱,公司為日本JNC的供應商。
由此造成的結果是康鵬科技的客戶集中度較高。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9.65%、55.97%和56.42%。
同時,下游行業客戶市場集中度較高影響了康鵬科技的議價能力。東興證券研報顯示,顯示面板價格自2021年6月持續下跌以來,目前已經連續近5個月低于成本線。
顯示面板行業競爭加劇,價格壓力不斷向液晶材料企業傳導。招股書顯示,近年來康鵬科技生產的5種顯示材料單價均呈不同程度的下跌。導致報告期內公司顯示材料的毛利占綜合毛利比例呈波動下滑趨勢,分別為53.84%、54.15%和47.77%。
對于顯示材料業務大客戶集中的問題康鵬科技也有一定的認識,公司的募投項目也從上次IPO時的“新型液晶顯示材料生產項目”等,改為本次的“2.55萬噸/電池材料項目”,目的在于提高LiFSI(新能源電池電解質鹽)生產規模。
不過,LiFSI作為康鵬科技的另一核心產品,其存在客戶流失風險。招股書顯示,2021年天賜材料和新宙邦是康鵬科技的前五大客戶,也是其中唯二的新能源電池材料及電子化學品業務客戶。但是,天賜材料和新宙邦已著手自建LiFSI生產線,隨著未來順利投產,康鵬科技的業務將受到影響。
對此,上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康鵬科技說明主要客戶自建產能對未來公司的影響。康鵬科技回應稱,“主要客戶自建產線能夠完全滿足自身產品需求時,則存在減少向公司采購LiFSI產品的風險,進而導致客戶流失、收入下降及產線閑置。”
報告期內發生多起內控問題
早在2019年底,康鵬科技就已遞交過招股書,但經歷了4輪問詢后遭到上市委否決。原因之一是康鵬科技在報告期及在審期間發生多起安全內控和環保內控問題。
招股書顯示,2020年2月及4月,康鵬科技子公司衢州康鵬發生兩起生產安全事故,導致1人死亡。公司稱兩起事故皆為“工人操作不當”所致。
接連發生的兩起事故導致衢州康鵬停工停產,進而導致康鵬科技2020年業績大幅下滑。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公司營收分別為6.87億元、6.29億元和10.0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1億元、9027.67萬元和1.34億元。
衢州康鵬主要用于生產LiFSI產品,因此在本輪問詢中上交所對于康鵬科技新增LiFSI產線是否能夠防范安全生產事故再次發生提出了質疑。公司回應稱,“公司新增LiFSI產線的技術路線與衢州康鵬一致,生產工藝優化。”
除生產安全事故外,康鵬科技還曾涉及多次環境違法事項。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子公司浙江華晶因排放不符合要求的廢氣和廢水,分別被衢州市生態環境局行政處罰。此外,2021年12月,康鵬科技境外子公司API因存在不規范行為,向新澤西州環境保護部支付了7600美元的和解金。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IPO前康鵬科技的財務內控又出意外。招股書顯示,2021年7月,康鵬科技斥資5000萬元投資信托理財產品。但不到半年,因該信托理財產品初始債務人無法按時償還款項,最終康鵬科技僅收回78.75萬元。
同時,康鵬科技投資信托理財產品時還存在“先購買后審議”的情況。中國網財經記者在梳理康鵬科技問詢函回復時發現,公司在投資信托理財產品前僅經過了董事長楊建華、總經理袁云龍的批準,直到6天后才經過董事會臨時會議予以確認。
對此,上交所要求康鵬科技說明購買信托理財產品的過程,并對公司內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進行了問詢。康鵬科技回應稱,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存在審批程序不規范情況,同時公司修訂了《對外投資制度》,增加了“公司不對外投資信托產品”的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