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9月29日,億利陽光谷庫布其低碳產業園500臺套堿性電解槽生產線正式投產,首臺套1000標方堿性電解槽正式下線(下稱“億利1000標方堿性電解槽”),這也是內蒙古自治區首臺套。
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作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將納入我國終端能源體系,與電力協同互補,帶動形成十萬億級的新興產業規模,氫裝備制造成為新賽道。據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電解槽裝機容量在2.2GW以上,預計到2030年達到100GW、約10萬臺套的需求量。
“目前全世界大型電解水制氫裝備制造領域有兩大機遇,一是產能存在巨大缺口,二是普遍存在電耗高的缺點。”億利氫裝備制造技術總監朱成元表示,“經過研發人員的努力,我們在電解槽的流道設計、電解小室結構設計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同時配合高性能電極材料的應用,我們的第一臺產品單方耗電量低至4.6度,較行業平均指標減少0.4度。轉化率較平均指標提升了20%,達到了77%。其設計規模、技術創新居同行業領先水平。”
億利1000標方堿性電解槽一亮相就獲得了業內專家的高度評價和認可。產品展示了四個方面的硬核實力,即能耗低、自動化強、適變性強、降本成效顯著。數據顯示,該電解槽一是采用高電流密度技術,實現單槽制氫產量1000Nm³/h,能耗4.3-4.6kWh/Nm³H2,工作壓力0.8-1.6Mpa;二是系統無人值守、全自動化運行、遠程一鍵啟停;三是系統的20-110%寬頻調諧能力和快速啟動能力很好地適應了可再生能源波動性的特點,從而可直接接入非并網電力;四是實現從源頭降低制氫用電的費用,大幅降低綠氫成本。
近年來,億利緊抓國家在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區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的歷史機遇,依托億利庫布其治沙成果和億利庫布其兩大煤化工園區的就近消納優勢,企業正在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投資建設光伏風電、綠氫、綠氨、綠肥、綠色化工、綠電替代等低碳產業鏈基地,創新“上游綠電、中游綠氫、下游綠色化工”的獨具特色的高技術、高附加值光氫化融合發展模式。氫裝備制造是億利新能源與綠色化工產業鏈的核心業務之一。
記者了解到,億利1000標方堿性電解槽由億利旗下億利氫田時代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億利氫田時代”)研創,既為億利陽光谷庫布其光氫化綠色低碳產業提供技術裝備支撐,也為全球氫能市場剛需提供優質裝備。億利潔能董事長王瑞豐表示:“億利電解槽生產線在2022年可實現年產50臺套(250MW),2024年實現年產500臺套(共2.5GW)堿性電解制氫設備,目標是2030年在我國西部沙區達到年產1000臺套。”
9月29日還舉行了億利氫田時代與清華紫荊創新研究院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發揮光氫化產業及延伸產業鏈平臺優勢、清華大學的科技、人才優勢,按照“產學研用創”相結合的產學研合作新模式,開展大功率電解水制氫技術與裝備的中試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目前億利江蘇、北京氫能裝備技術研究所將為電解槽的技術持續創新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