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15日訊 2022年“基層公益行”日前正式啟動,項目旨在通過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及項目地區縣域醫療機構相關負責同志作經驗分享、互動交流,共同呼吁和探討縣域大病管理能力建設和縣域腫瘤的防治能力建設有關內容,推動縣級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讓百姓就近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2022年“基層公益行”正式啟動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楊愛平主任介紹,在“健康中國2030”的目標下,本次“縣域醫療衛生人員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基層公益行”活動中,中心將聯合政、醫、產、學、研等各個方面的力量,協同推進縣域腫瘤專科的能力建設,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縣域醫療衛生人員服務能力建設,打造服務基層的腫瘤專科人員能力建設的品牌,從而更好地滿足縣域百姓就近看病治病的醫療需求,助力上下級醫院的緊密合作,促進分級診療。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張牧嘉對縣域腫瘤防治中心建設政策進行了解讀:以“千縣工程”為例,工作目標就是推動省市優勢資源向縣域下沉,補齊縣醫院醫療服務和管理能力的短板,逐步實現縣域內醫療資源的整合共享。重點任務分為兩個維度,一是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做好縣域居民的健康“守門人”。其中提出建設臨床服務“五大中心”之一——集預防、治療、康復為一體的腫瘤防治中心。第二個維度是推動資源整合共享,縣級醫院的發展不僅是一個醫院的發展,更是一個整體縣域醫療服務能力的帶動,因此要發揮縣醫院的“龍頭”作用。
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企業事務及市場準入部負責人黃彬表示,阿斯利康積根據多年扎根中國縣域的經驗,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和共享,堅持為縣域醫療服務建設添磚加瓦。同時,也期待通過與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提升縣域百姓腫瘤等疾病早期檢查診斷的可及性,帶動縣域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和醫療體系的完善,加快“健康中國2030”的進程。
專家呼吁:早期診斷是提高我國前列腺癌生存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當天,多位全國知名專家,針對分享的縣域醫療能力建設案例進行專業指導交流,準格爾旗大路醫院醫務科劉志文主任表示,針對近20年來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迅速的狀況,早期診斷是提高我國前列腺癌生存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泌尿腫瘤MDT首席專家葉定偉教授呼吁,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高居第6位、死亡在第7位。“我們建議50歲以上普通男性可考慮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檢查,攜帶BRCA2基因突變和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可將篩查年齡分別提早至40歲和45歲。針對早篩方式,通過社區檢查或縣域篩查中心模式,深入社區或聯合縣域醫療機構做呼吁宣講,促進百姓盡早檢查前列腺癌。同時,三甲醫院、教學醫院和縣域醫院可以在同一平臺上聯動,幫助縣域醫療的規范水平和整體指南接軌,助力提升前列腺癌的整體篩檢率和五年生存率、治愈率。”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湘雅醫院肺癌診療中心主任胡成平教授表示,作為中國第一大惡性腫瘤,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首位,早期檢查必須得到高度重視。縣域醫療衛生服務人員加強慢阻肺和肺結節的診療能力的提升,讓百姓可以就近就醫得到良好的就醫指導。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及泌尿內科主任及主任醫師、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青委會候任主任委員王碧蕓教授呼吁,乳腺癌高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第一位,且近年來發病人群逐漸年輕化,“我們建議40歲以上女性每1-2年進行一次乳腺X線檢查,針對致密性乳腺推薦與B超聯合檢查。希望能夠借助縣域醫生和婦聯等組織攜手的力量,讓更多縣域女性關注乳腺健康。”
此次項目推進會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主辦,阿斯利康中國公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