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少數派投資
作者:陳蕾
世界局勢風云突變只需要幾天,A股市場風聲鶴唳同樣也只需要幾天。截至3月14日收盤,主要指數中連最抗跌的上證指數的跌幅都近10%,跌幅更大的科創50超15%,創業板指跌幅近20%。
大多數投資者在2021年積累的豐盛果實,如今被霜雪打蔫,亦或是落在了地里。沒有及時收獲的資產只能「化作春泥更護花」,留待新周期中繼續享受市場的雨露,茁壯成長。
市場下跌,投資者聚焦到的是投資本金的浮虧、投資盈利的縮水,下跌給投資者帶來的是痛苦。但我們可以從「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看到,下跌只是成長中的一個小插曲,是成長的一部分。「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自2006年初至2021年末,漲幅為1128.69%,而期間也經歷了4次重大的回調,如下圖:
第一次調整:2008年1月14日-2008年11月4日下跌197日,最大回撤56.40%第二次調整:2010年11月10日-2012年12月3日下跌505日,最大回撤32.29%第三次調整:2015年6月12日-2015年9月15日下跌65日,最大回撤42.70%第四次調整:2017年11月13日-2019年1月3日下跌280日,最大回撤27.78%本次自2021年高點開始調整,最大回撤為19.08%,如下圖:
但從更長的周期來看,每次下跌過后又會創出新高,機會仍然大于風險。
下跌,是為了未來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就像正在學習走路的小孩摔了一跤,這是成長的印記。作為家長,面對這樣的時刻會心疼,但不會失去對孩子未來成長的期盼。基金投資也是如此,它們只是暫時摔了一跤,不是病倒,更不是未來一蹶不振。那些「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資金投入,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像醬香酒一樣獲得陳年價值的提升。
巴菲特在2008年以每股8港元(相當于當時6元/每股)的價格認購比亞迪公司的股份。2008年,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年份,當時的資本市場風聲鶴唳,經常以暴跌收場,比亞迪也不例外,巴菲特在一片暴跌之際出手。在他持有的12年中,比亞迪股價遭遇6次腰斬:
第一次,從82元跌到12元,跌幅85%第二次,從56元跌至17元,跌幅69%第三次,從61元跌至25元,跌幅59%第四次,從60元跌至33元,跌幅45%第五次,從83元跌至39元,跌幅53%第六次,從278元跌至195元,跌幅30%但正因為12年的堅守,使得他盈利25倍市場每一次的大幅下跌或是長時間的低迷不振,都是在醞釀新周期的價值修復,這種修復的力度和速度可能都會很大。這期間所承受的苦難,在未來都會有驚人的收益作為補償。
我們都是一名普通的投資者,我們無法預測市場何時上漲,何時下跌;我們無法預測當下什么行業和風格是強勢,什么行業和風格是弱勢;我們更無法預測今年的牛基,也無法知道曾經哪些牛基會在今年會變得弱勢、哪些曾經牛基變得熊基,今年又會雄起……
在資本市場中,有太多的事情是我們無法做到的,但我們仍然可以投資并有所收獲。我們持有的基金是分散買入的,買入的價格有高有低。這些基金一直在隨著市場的波濤起伏,緩慢向前移動,它們時而浮出水面,時而短暫被打沉。但能確信的是,只要它能在市場的波濤起伏中,注意安全,調整舒適的姿勢,時代的波濤大浪會把我們推至一個并不壯觀但仍有自己美麗的遠方。
我們經常看到的知名基金與基金經理的收益率,是跨越多個牛熊周期,感受著市場的波動起伏,一路走下來的。基金長期定投的收益率,是每月買入一兩筆,跨越多個牛熊周期,持有至今計算出來的。
月有陰晴圓缺,股市有漲有落,我們應該堅信在波濤的起伏和漲落中,我們的航船方向是前進的。今年以來股市的波動,讓我們的基金摔了一跤,但我們應繼續愛它,用心呵護它,陪伴它一起茁壯地成長!
編輯/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