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15日訊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其實談到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話題,我們都不陌生,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消費者。但是對于消費者來說,有一種金融產品是較為特殊,就是保險。保險是為生活提供安全呵護的工具,但保險本身其實和生活又存在著遙遠的距離。雖然說現如今,保險已經越來越被每一個家庭所認可和重視,成為了生活中的消費必須品,但是面對如此復雜和特殊的“商品”,消費者在購買的前中后期也多面臨著許多的困擾和痛點。
其實多年來,營銷和理賠環節都是關鍵痛點問題,相對于購買保險來講,消費者往往對保險理賠更陌生、更無助。基于此,在2017年大童保險服務正式推出了好賠代辦服務,通過“科技+人”的服務模式,從第三方保險服務視角為客戶提供專業、高效、有溫度的理賠前置化服務,致力于去解決保險的最后一公里。據悉,目前好賠服務團隊已覆蓋全國23個省市,112座城市,累計受理案件8.47萬件,為6.86萬客戶提供了理賠服務,送去理賠款近8億元,好賠服務滿意度評價99%。
近期,大童保險服務分析了四年來的好賠代辦數據,結合對幾十家保險公司的理賠年報、醫療行業數據報告的分析后,形成了《大童好賠2021年度數據報告》,報告中涵蓋“理賠數據分析”、“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理賠后保障檢視”、“好賠隊伍展示”及“透過理賠看如何購買保險”等七大保險主題,向廣大的保險消費者以及同業展示透過理賠數據看到的保險真相以及重點提示,讓更多的客戶體會到保險對于守護美好生活的重要意義,感受保險的善意與溫暖。
據銀保監會網站數據發布,2021全年我國保險行業輸送理賠款高達1.6萬億,連續六年理賠金額超萬億。獲賠概率逐年增長中可以看出,一方面有越來越多的客戶認可和配置保險,另一方面也證明了風險無處不在。
從大童發布的數據報告看,重疾理賠金額高居第一,惡性腫瘤和心腦血管類疾病的理賠占比超過了88%,女性高發重疾基本是結合生理構造的,主要集中在乳腺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男性主要集中在肝、胃、腸、腎等身體主要機能。重疾的發病率主要集中在18-60歲期間,發病率高達90%,其中41-60周歲年齡段的重疾發病率最高,18-40周歲年齡段發病率次之,重疾年輕化趨勢明顯并且這些疾病高發、危害大,醫療花費更高,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相比于重大疾病來說,常見疾病的發生概率要大得多,從大童發布的好賠數據看,住院和門診的理賠占比超過90%,面對醫療風險,社保+商保才是最佳解決方案。目前小額醫療、百萬醫療等均獲得了客戶市場的普遍認可,作為抵御家庭醫療風險的基本保障,醫療費用依然需要重點關注。
除重疾、醫療理賠外,身故理賠也是經常發生的,透過2021年度好賠數據可以看出導致身故的原因,疾病與意外的比例幾乎各占一半,由于疾病引發的身故風險不容小覷。同時,男性相比女性,身故的風險更大,其中交通事故導致意外身故的比例高達42.28%;惡性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引發的疾病身故累計占比約83.33%。
那理賠后保險就結束了嗎?大童好賠代辦團隊表示,在大童提供過好賠服務的客戶中,共有7220名客戶在理賠后重新審視自己及家庭保障覆蓋度。由此可見,在發生了理賠之后,大部分客戶會為自己和家人進一步配置更全面的保障補充,維持一個安穩的、有保障的生活狀態。
透過《大童好賠2021年度數據報告》,需要重點提示廣大消費者的是:
1、各家保險公司的獲賠率均超過96%,只要符合理賠條件,保險是不惜賠的;
2、重疾險的理賠件均僅有10萬元左右,相對于20-80萬的重疾高額醫療費來講,保額仍不充分;
3、每年的醫療費上漲、疊加醫療通脹和社保有限的承擔,使得社保+商保的組合才是最佳解決方案;
4、多數消費者在自己或家人發生理賠后重新認識了保險的意義和作用,積極的補充了健康險、壽險和意外險保障。
只要符合理賠條件,獲得理賠并不難,難的是相對于購買保險來講,大家對理賠更陌生,處理理賠的手續和流程非常復雜,特別是出險時也是客戶最心力憔悴的時候,再處理各種瑣事非常不易,讓專業人士協助辦理理賠服務是不錯的選擇。
值此315之際,大童承諾以專業護航,品質當道,守護萬千家庭的美好生活,大童好賠服務將不斷升級服務標準化,理賠科技化的同時提升客戶服務體驗感,讓客戶在理賠的知識盲區里做到安心、省心、放心,持續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