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傅碧霄 盧夢雪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近日披露了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展中國)的罰單。因涉及金融統計、反洗錢、征信管理、金融消費者保護等領域的4項違規,星展中國及其3名責任人被處超200萬罰款。
同時,《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三季度,星展中國營收凈利均扭轉過去兩年負增長的趨勢,其中凈利潤同比增長68.83%,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60%。
涉及四項事由
罰單信息顯示,因違反金融統計管理規定;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發布引人誤解的營銷宣傳信息等4項事由,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對星展中國給予警告,處以罰款人民幣203.6萬元,并責令其限期改正。
3名相關責任人同時被罰。
時任該行首席運營官陳峻節、合規負責人鄭炯,因對該行“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的違法違規行為負有責任,分別被罰款2.5萬元、3.5萬元;時任該行風險管理部個人信貸部經理汪瑜對該行“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的違法違規行為負有責任,被罰款3.9萬元。
上述涉及的金融統計、反洗錢、征信管理、金融消費者保護領域,均為近年來監管關注的重點。
去年4月底,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通報2020年度金融違法行為處罰情況。通報情況顯示,2020年行政處罰的案件中,反洗錢、征信管理、支付結算和金融消費者保護領域為主要違法行為類型。
為推進征信法治建設、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去年下半年央行發布了《征信業務管理辦法》,今年1月1日已經開始實施。近年來頻有銀行因違反征信業務相關規定被罰,外資銀行中,如今年1月10日東亞銀行(中國)領近1700萬元罰單,2月9日,渣打銀行(中國)被處以230萬元罰款。
反洗錢方面,自今年3月1日起,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三部門發布的《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也已正式實施。在2021年銀行業監管處罰記錄中,反洗錢領域的罰單高達1460張,成為僅次于信貸管理的第二大處罰案由,比2020年增加了50%。
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也一直是央行工作的重點領域。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也再次提出,加快制定“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全面提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治化水平。
3月10日,本報記者就是否整改、整改措施等相關問題致函星展中國,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復。
營收凈利回升
星展中國是在中國設立獨資法人銀行的首家新加坡銀行和首批外資銀行之一,成立于2007年5月,是星展銀行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展銀行)的全資子公司。
星展銀行是新加坡的上市公司,是新加坡最大的銀行以及香港的主要銀行之一,擁有超280家分行,業務主要圍繞大中華區、東南亞和南亞地區三大增長主軸,星展中國在星展銀行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三季報顯示,星展中國營收凈利均扭轉過去兩年負增長的趨勢,其中凈利潤同比增長68.83%,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60%。
具體來看,星展中國定位于大中型客戶,企業業務為主導業務,個人業務主要目標客戶群為高凈值人士和富裕人群。
從客戶集中度來看,星展中國客戶中大中型企業較多,貸款主要投向房地產業、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及制造業,在貸款總額中合計占比72.34%,行業集中度較高。
凈利息收入為該行的主要營業收入來源,近五年該項收入營收占比均在50%以上。2021年三季度實現凈利息收入15.41億元,營收占比為68.04%。
非利息凈收入出現下滑,2021年三季度該項收入比年初降低了23.73%。其中投資凈收益下降幅度最大,達79.11%,匯兌凈收益下滑30.90%,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下滑5.24%。
盈利能力層面,去年三季度該行凈資產收益率達4.93%,比年初上升了3.47個百分點,盈利能力提升。
星展中國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客戶存款和同業資金融入,2021年9月末客戶存款余額為602.64億元。其存款對公存款為主,截至2020年末,對公存款(含結構性理財產品)在總存款中占比80.05%,結構性理財產品在總存款中占比12.87%,存款穩定性有待提升。
資產質量方面,不良貸款率降低0.36%,撥備覆蓋率提高82.23%,資產質量保持穩定。該行存量不良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公司客戶,截至2021年9月末,二者不良貸款分別在不良總額中占比64.69%和69.31%。
中誠信國際在去年12月底對星展中國的評級報告中提示,未來宏觀經濟下行風險依然存在,需密切關注星展中國的資產質量遷徙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