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經緯
據媒體報道,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日前將5家中國公司列入《外國公司問責法》的暫定清單,其中包括百濟神州、再鼎醫藥、和黃醫藥。這五家公司可于3月29日前向SEC提供證據,證明自己不具備被摘牌的條件。若無法證明,則會被列入“確定摘牌名單”。
其中,百濟神州在美股、港股和A股上市,和黃醫藥、再鼎醫藥僅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美股方面,截至發稿,百濟神州跌5.87%,再鼎醫藥跌9.02%,和黃醫藥跌6.53%。
11日早上,再鼎醫藥公告稱,SEC于2022年3月8日將再鼎醫藥暫時性地認定為使用目前未經PCAOB(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審查的審計機構的公司在預期內,并且是基于HFCA法案(《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要求進行的常規性操作。另外四家公司同樣于2022年3月8日被SEC暫時性地做出該等認定。
再鼎醫藥預計,隨著各公司提交年度報告(財政年度與本公司一致的大型加速申報公司需在2022年3月1日或之前完成備案),未來更多的公司可能會陸續被SEC加入暫定名單。
“公司被暫時性認定并不意味著本公司將會被SEC從納斯達克交易所除牌。根據HFCA法案,如果本公司連續三年(或者假設加速HFCA法案通過,連續兩年)使用未經PCAOB審查的審計機構,除牌方有可能發生。”再鼎醫藥表示。
百濟神州也于11日早上公告澄清,作為一家全球性的生物科技公司,公司一直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以滿足《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要求,并期待保持公司在納斯達克市場、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的掛牌。
公告披露,根據HFCAA規定,只有連續三年使用未經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審查的審計機構,上市公司在納斯達克市場的掛牌才會受到影響。2022年3月8日,公司被美國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列入基于HFCAA的暫時性認定名單。此項認定可能是因為公司于2022年2月28日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年度報告10-K表格。
百濟神州認為這份暫時性認定名單是SEC采取的行政性措施,表明在這幾家公司近期發布了2021年度財務業績報告后,SEC開始對使用未經PCAOB(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審查的審計機構的公司進行認定。
“正如公司此前已經披露的,自2020年12月HFCAA出臺后,公司一直在采取積極行動,評估、設計和推進額外的業務流程,以期提早達到相關方的要求,目前相關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百濟神州表示。
3月11日凌晨,據微信公眾號“證監會發布”,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就SEC依據《外國公司問責法》認定了五家在美上市公司為有退市風險的“相關發行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我們注意到了這個情況。這是美國監管部門執行《外國公司問責法》及相關實施細則的一個正常步驟。我們此前已經多次就《外國公司問責法》的實施表明過態度。我們尊重境外監管機構為提高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加強對相關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但堅決反對一些勢力將證券監管政治化的錯誤做法。我們始終堅持開放合作精神,愿意通過監管合作解決美方監管部門對相關事務所開展檢查和調查問題,這也符合國際通行的做法。”
“近一段時間,中國證監會和財政部持續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開展溝通對話,并取得積極進展。我們相信,雙方通過共同努力一定能夠盡快作出符合兩國法律規定和監管要求的合作安排,共同保護全球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兩國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上述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