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王可然
9家大型國有銀行違規向房地產行業提供融資360.87億元;抽查的個人消費貸款中有部分實際流入樓市股市;抽查60家“現金貸”機構發現40家無從業資質……6月20日,審計署審計長胡澤君報告201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其中披露的部分問題可謂“觸目驚心”。
雖然審計中發現不少問題,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報告中提到,此次金融和企業審計情況方面,主要審計了9家大型國有銀行和35戶央企。結果表明,這些金融機構和企業能夠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措施,不斷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個人消費貸款部分流入股市
根據報告,各項審計都關注了金融風險防范化解情況。從審計情況看,金融機構和有關企業風險防控工作持續加強,監管部門也加大了對高風險行業和領域整治力度。
審計發現,9家大型國有銀行違規向房地產行業提供融資360.87億元,抽查的個人消費貸款中也有部分實際流入樓市股市;一些金融機構通過發行短期封閉式理財產品吸收資金,用于投資長期項目等,存在期限錯配風險。
網絡貸款領域風險管控還不到位,抽查在重慶注冊的29家網絡小額貸款公司中,有12家主要在浙江等地經營,以規避實際經營地區的準入審查,由此導致的網絡客戶信用識別不精準、非法冒用他人名義借貸等問題較突出;抽查60家“現金貸”機構發現,其中40家無從業資質,有的以學生為主要客戶,存在較大隱患。審計指出問題后,有關方面正在整改,8家銀行已收回貸款等45.86億元。
3銀行違規提供融資1222億
對于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審計,主要審計了9家大型國有銀行和35戶央企。結果表明,這些金融機構和企業能夠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措施,不斷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此外,審計發現的問題包括:
違規決策和經營問題仍較突出。有3家大型國有銀行違反程序、違規承諾等辦理信貸、理財業務945.99億元,違規向“兩高一剩”行業等提供融資1222.29億元,虛增存款規模45.1億元。審計35戶央企發現,2016年多計利潤28.65億元,占同期利潤的0.77%;有175項重大經濟決策事項涉嫌違規或盲目決策等,556項經營管理事項不夠規范,共造成資產損失、損失風險和閑置等203.67億元。
同時,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問題依然存在。30戶央企和3家大型國有銀行購買禮品、旅游和違規兼職取酬等3.06億元;21戶央企超標準購車3405.14萬元、超標準乘坐交通工具768.32萬元。
審計指出問題后,有關金融機構和企業補繳稅款9100萬元,推動增收節支和挽回損失25億元,制定和修訂制度1742項,處理處分188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