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金融曝光臺收到了江西南昌瞿先生對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的投訴,投訴工行與交行違規查詢客戶個人征信。
2017年12月25日,因原本已通過審批的貸款在提款時被提示需再次申請,而后申請狀態變為 “審批不通過”,瞿先生擔心是由于放貸機構違規對其進行多次征信查詢導致,便通過央行個人征信系統查詢了近期自己的征信記錄。結果發現中國工商銀行在2017年11月1日、13日、21日,以“信用卡審批”為由,三次對自己進行征信查詢。另外,交通銀行在2017年10月28日和11月9日,以同樣的原因對瞿先生進行過兩次個人征信查詢。
此前,瞿先生在2017年10月底向中國工商銀行和交通銀行提出過信用卡申請,在申請過程中曾勾選過授權查詢個人征信的相關條款。
瞿先生個人征信記錄截圖
瞿先生稱,2017年11月9日曾接到交通銀行的信用卡申請審核電話。他以為這代表著交行已經完成對自己信用狀況的調查與問詢,沒想到交行還通過征信系統也對自己進行了兩次征信查詢。
因工行與交行的信用卡均未申請成功,瞿先生對這兩家銀行多次查詢其個人征信的行為倍感疑惑,多次致電進行詢問。工行客服95588對瞿先生解釋是分行問題,需聯系分行相關人員,而分行則表示他們也不清楚情況。交行的電話人工客服,瞿先生表示沒有打通,無從咨詢多次被查個人征信的原因。
針對瞿先生的投訴,新浪金融曝光臺致電工行服務熱線95588,咨詢申請信用卡時銀行查詢個人征信的相關問題,客服人員表示無法回應,需咨詢相關地方分行信用卡管理中心,但瞿先生所處地區的工行分行信用卡管理中心并無對外電話,需客戶親自前往進行問詢。
同時,新浪金融曝光臺也致電交行服務熱線95559,但無法接通至信用卡人工客服進行業務咨詢。
個人征信被多次查詢或影響信貸
瞿先生對于其個人征信記錄被銀行反復查詢的疑惑不無道理。
央行征信中心曾公開表示,放貸機構在發放貸款時,會關注個人征信報告中“硬查詢”(即非個人查詢)情況。若短時間內“硬查詢”次數過多,會造成此人近期處于“缺錢”狀態的印象,銀行等放貸機構可能會對其所申請的貸款發放更為謹慎。
另外,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向征信機構查詢個人信息的,應當取得信息主體本人的書面同意并約定用途。法律規定可以不經同意查詢的除外(如貸后風險管理)。近年來,已有多家銀行因違規查詢客戶個人征信被罰款。
瞿先生告訴新浪金融曝光臺,雖然在申請信用卡時確實勾選過授權銀行查詢個人征信的選項,但根據他的理解,每次授權銀行查詢個人征信都表示僅授權查詢一次。
申請信用卡時簽定的授權協議,對銀行查詢個人征信頻次究竟是否有所規定?新浪金融曝光臺查詢多家銀行信用卡相關協議后,發現均無明確規定。
農業銀行個人征信業務授權書
《中國建設銀行龍卡信用卡領用協議》相關條款
《廣發銀行信用卡客戶協議(個人卡)》相關條款
就商業銀行經申請人授權后查詢個人征信頻次的問題,新浪金融曝光臺咨詢征信專業人士。該專業人士表示,根據瞿先生所提供的個人征信報告記錄截圖,銀行屬于合規操作,多次進行個人征信的查詢是為了進一步確認客戶的個人信用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操作。
新浪金融曝光臺在此提醒廣大讀者,短時間內不要頻繁申請多個信用卡或多筆貸款,同時在申請時也要注意申請協議中授權查詢個人征信的條款說明。若個人征信記錄被銀行等機構查詢次數過于頻繁,可能對被查詢人申請新的信用卡或貸款產生不利影響。
新浪金融曝光臺將持續關注此事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