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陸家嘴美景。華家順攝(人民視覺)
環球輿情調查中心16日發布了《2017年中國國家形象與國際影響力全球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超八成國外受訪者認為中國已經進入或正在進入世界性強國行列。“繁華”“成功”“自信”等詞匯成為中國形象的標簽。
由大變強還需不懈努力
本次調查時間為今年11月11日至12月8日,范圍覆蓋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巴西、南非在內的全球六大洲17個國家,共回收有效問卷17583份。
報告顯示,對于“您認為中國已經進入世界性強國行列了嗎”這一問題,有近四成(39.7%)國外受訪者認為“已經進入”,超四成(42.4%)國外受訪者認為“正在進入”。兩項相加,超過八成。
其中,西班牙、巴西、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受訪者對“中國已經進入世界性強國行列”的認可度較高,以西班牙最高,占比達69.2%。老牌工業國家法國、英國、德國受訪者對此說法的認可度較低,認可度最低的是法國受訪者,占比為11.5%。同時,中國受訪者對“中國已經進入世界性強國行列”持較為謹慎的態度,認可度為30.5%。
怎樣才算是世界性強國?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認為,世界性強國應體現在安全實力、經濟影響力和軟實力3個層面。
“中國現在是世界大國,我們對此要充滿信心;但與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還有一定距離,應該保持清醒認識。”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政治系系主任林利民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等指標上可以稱為世界強國,但在一些領域仍然存在弱點。“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但人均排名比較靠后。此外,還有老少邊窮等地區脫貧、環境污染治理等難題,這些都需要我們花很大精力處理。”林利民說。
繁華而自信的國家形象
本次調查中,對于“最符合您印象中的中國形象”問題,認為中國形象是“繁華的”國外受訪者超三成,選擇比例最高。而從其他相關調查可看出,中國這種“繁華的”國家形象,既與充滿活力的經濟發展有關,又和為全球貢獻了巨大就業機會密切相關。
國際勞工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每年平均失業人口以220萬的趨勢增加。而中國近年來卻為世界新增就業提供了更多機會。中國中央電視臺聯合中國外文局此前對全球21個主要經濟體發出1萬份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對“走出去”的中國企業的第一印象,六成以上海外民眾選擇了“成功”這個詞;每10個外國人就有3人認為,自己能獲得中國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
此外,本次調查中,國外受訪者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形象認知率最高的是“復雜的”,達22.5%;其次是“自信的”,提及率為20.9%。這顯示出,國外受訪者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表現理解得越發深刻。
深度參與國際秩序調整
中共十九大的勝利召開引發世界廣泛關注。本次調查顯示,逾七成國外受訪者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持“有信心”或“中立”態度。同時,超六成國外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國家有必要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系。
“中國一直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建設性、正面作用。”林利民認為,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實際上是對西方傳統國際秩序的沖擊。
那么,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公共產品的“一帶一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中國智慧,如何更好惠及世界?
林利民表示,中國主張“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著辦”,努力消除舊秩序里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之間的貧富懸殊,重點在非西方世界,深度參與國際秩序調整,讓世界向著更加和諧、美好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