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29日降準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已經4個月未采取降準或降息的措施。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對于現階段的貨幣政策走勢,市場出現一定分歧。目前市場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觀點,一是預期短期降準;二是短期內不會寬松,貨幣政策主要通過OMO+MLF+PSL等工具維持流動性平穩;三是降準降息操作還需觀望。
7月以來央行在公開市場上持續回籠資金,但銀行間流動性仍較為寬松。WIND數據顯示,隔夜Shibor自6月末的2.037%下降至7月14日的1.993%,下降4.4個BP。
有不支持寬松的分析師認為,央行通過OMO+MLF+PSL的操作,起到代替降準的作用,因此降準概率進一步下降。
實際上,今年以來OMO+MLF+PSL操作已使市場流動性凸顯“碎片化”和“周期性”。
“現在宏觀經濟運行相對平穩,貨幣供應量和貸款增速也不低。現階段貨幣政策應維持觀望,降準降息在四季度操作比較合適。”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銀行間流動性寬松
7月初,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的2016年第二季度例會表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
流動性方面,7月以來央行在公開市場上持續回籠資金。根據wind數據統計,7月1日-14日逆回購及MLF到期13120億,央行通過逆回購及MLF投放資金6140億元,實際上央行共回收流動性6980億。
不過銀行間流動性較為寬松。WIND數據顯示,隔夜Shibor自6月末的2.037%下降至7月14日的1.993%,下降4.4個BP。其他期限的Shibor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一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交易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雖然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上回收資金,但最近銀行間市場資金很寬松,機構只借隔夜資金,很少借長期限的資金。”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7月中下旬以來將有5筆MLF到期,規模總計5290億元。7月16日和7月30日還將分別有1103億元和735億元3年期央票到期。
7月13日,央行對13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2590億元,利率與上期持平。央行稱,這一操作的目的在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點評稱,目前來看,MLF的數量減少,價格持平,意味著央行仍然維持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短期內降準操作的可能性仍然較小。
“現在市場流動性充裕,而6月外匯占款是增加的,央行沒有降準的必要,否則央行回收流動性的工作也就白做了。”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記者表示。
海通證券(600837,股吧)分析師姜超也認為寬松預期會再度延后,短期降準概率下降。
結構性操作常態化
中信固收團隊點評稱,在到期量較大的背景下,央行續作MLF共2590億元,意在補充流動性實現對沖,維穩資金面,顯示操作更趨謹慎。大寬松時代已是過去,同時結合MLF利率持平前期,央行操作意在對沖以代替降準,降準概率進一步下降,貨幣政策實質穩健。
中信固收團隊表示,“大水漫灌”的傳統式寬松已難再現,OMO+MLF+PSL等結構性工具將作為貨幣政策新主打,“精準滴灌”式的投放成為應對流動性缺口的主要措施。
實際上,今年以來,央行在公開市場上頻繁使用MLF、PSL、OMO等工具,以維持流動性相對平穩。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MLF、PSL的余額分別為1.74萬億、1.67萬億,相比去年末分別增長162%、55%。
“財政庫款、資本流動對銀行間流動性均有影響,而且影響是多維的。” 一位央行系統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現在流動性管理不像以前一樣,SLO、PSL、MLF等豐富了央行流動性管理的圖譜。”
中信固收團隊認為,結構性工具的頻繁操作使流動性凸顯碎片化、周期性特點。其中,周期性源于貨幣政策短期工具存在到期續做的問題:當貨幣政策工具集中到期時,市場流動性就將面臨不確定性,因此表現出周期性的特點。
所謂碎片化,指MLF、PSL、SLF等結構性貨幣政策操作主要分別針對大中型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地方商業銀行,由此出現流動性出口不一的問題。而不同口徑投放的流動性規模不同、價格也不同,容易導致市場流動性分割。
貨幣政策寬松
前述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交易員表示,最近有降準的預期,實際上也有降準的空間:一是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另外經濟下行壓力大。“降準可以釋放長期資金,央行可以相應減少公開市場、MLF工具的操作頻率。”他說。
貨幣政策是調節總需求的重要手段,貨幣政策決策一定程度上也取決宏觀經濟走勢及國際經濟形勢。目前,CPI、GDP增速、美元加息是市場參考的重要因素。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6月CPI錄得1.9%,相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通脹對貨幣政策寬松的制約已明顯下降。而美元加息延后也為央行降準降息操作提供了個難得的時間窗口。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自“2·29”降準以來,貨幣政策已4個多月沒有再降息降準,主要是因為一季度經濟觸底回升、通脹預期抬頭、房價暴漲。目前第一個因素已經被破壞,第二、三個因素未來將逐步弱化,因此貨幣政策再度寬松的預期正逐步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