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等機構向主動管理轉型,資管新規雖未正式出臺,但各類機構相關業務已形成明確預期。
“即將出臺的資管新規的核心是統一監管標準、統一監管尺度、統一監管理念。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資管計劃、基金及其子公司需要適應新常態下的制度。再造商業模式的同時,需要重塑風控制度、法律風險管流程等。”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12月17日,距離央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就《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資管新規”)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已滿一個月,資管新規雖未正式出臺,但已經對各類機構的相關業務形成明確預期。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認為,資管新規公開征求意見,傳遞出的最重要信號是持續監管的預期以及嚴控風險的底線思維。未來資管新規的實施,預示著金融監管正式進入到“一委一行三會”框架的新階段,資管行業進入到了統一協調監管的新時代,金融監管趨嚴方向不改。從長遠來看,金融去杠桿持續,資管行業的生存業態將逐漸重塑。
陳靂表示,資管新規對券商資管業務存在一定影響,但對整個行業的業績影響有限。此外,今年以來市場監管趨嚴,機構對通道業務的政策監管有所預期,這次是監管部門首次通過綜合監管體系改革來給出明確定義并對券商的此項業務明令禁止。龍頭券商在資管方面已經在逐漸加強主動管理業務,資管業務的整體發展趨勢是從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轉型,所以限制通道業務對資管業務影響還會進一步減弱。
另有機構預計,資管新規實施后,未來資產證券化業務將迎來發展機遇,此次新規對“資產管理產品”的定義中不包括ABS,因此ABS不受杠桿和嵌套等相關規定限制。在非標資產被動收縮的壓力下,ABS可能成為非標轉標途徑。
對于公募基金來說,有研究人士預計,公募基金或將面臨更加復雜的競爭與合作環境。如公募基金、銀行理財、投連險產品三類凈值型品種之間的競爭將更加充分。銀行設立的資產管理公司將成為與基金公司、券商資產管理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一樣的專業資產管理公司,而其自帶發行公募產品——銀行理財牌照,在渠道上背靠母公司,優勢明顯,會成為基金公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之一。
資管新規出臺后將對私募基金規模、私募行業生態、私募基金投資行為、私募FOF模式和投資管理構成較大沖擊。91金融創始人許澤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管新規消除多層嵌套、通道業務、分級產品設計、打破剛兌等要求對與銀行理財有合作的私募基金影響較大,部分切斷了金融機構與私募基金之間的直接業務往來,對私募基金的資金源頭將構成直接沖擊,但對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規范,又為私募基金預留了競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