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年金辦法修訂已完成 今年投資收益率有望上漲
危昱萍
本報記者 危昱萍 北京報道
萬億元企業年金將來臨。
近日,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發表文章透露,今年人社部已會同相關部門完成了企業年金辦法的修訂,正著手研究建立第三支柱的相關政策問題。
2004年《企業年金實行辦法》的出臺拉開了全國范圍內建立企業年金的大幕。而后,《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23號令)等配套政策的施行,由此確立了我國信托型企業年金的制度框架。
經過12年的發展,企業年金積累基金規模和實際運作資產規模終于在2016年突破萬億元。根據人社部數據,截至2016年末,全國有7.63萬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2324.75萬人,積累基金11074.62億元,實際運作資產10756.22億元。
在今年1月23日的人社部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政研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盧愛紅介紹下一步社保工作安排時提出,要出臺實施企業年金辦法。一位看過二次修改稿的市場人士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該辦法即將落地。
參保職工僅占5.6%
2000年12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方案的通知》首次提及“企業年金”,提出有條件的企業可為職工建立企業年金,并實行市場化運營和管理。
2001年,《國務院關于同意遼寧省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實施方案的批復》中鼓勵遼寧試點企業年金,并指出大型企業、行業可以自辦企業年金,鼓勵企業委托有關機構經辦企業年金。
全國范圍內開展企業年金則開始于2004年《企業年金試行辦法》施行后。經過12年的發展,2016年企業年金積累基金規模和實際運作資產規模終于雙雙突破萬億元大關。
從地區分布來看,2016年企業年金資產最高的是上海市,達581億元。過百億的省份除北京市、山西省及安徽省以外,其余均為沿海省份。企業年金資產增長較快的有內蒙古自治區,該自治區2016年企業年金資產達到81.53億元,同比增長51.19%。與之相反,海南省則出現了-37.51%的負增長,2016年企業年金資產5.92億元。
從行業來看,據《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6》,參加企業年金的行業多集中在能源、電力、金融等壟斷型、資源型或盈利性較好的領域。
與此同時,企業年金擴面幾近停滯。2016年,參加企業數和職工數分別同比增長1.06%和0.39%,增幅均處于近十年來最低值。2324.75萬的參保職工數在4.1億城鎮就業人員中僅占5.6%。
積累基金同比增長16.26%,增速創2011年以來新低,僅高于2010年10.9%的增速水平,遠低于2008年以來24.9%的平均增速。
“企業年金的設計模式更適用于大企業,參保企業最多的是國有企業。”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齊傳鈞告訴記者,2010年起,企業年金的參加企業數和職工數同時保持兩位數增長,2015年起增速下滑。出現這一現象和宏觀經濟背景有關,前些年經濟高速增長之下企業年金也有一定的增長,經濟增速下滑,年金覆蓋面增速就降下來了。
投資收益率也創下2012年以來新低。2016年企業年金全年投資收益僅296.15億元,同比減少60.72%,全年平均投資收益率僅3.03%,遠低于近十年7.57%的平均值。
對此,平安養老保險副總經理鞠維萍向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稱,2016年主要受股市影響投資收益率較低,今年整體不錯,特別是權益類產品有市場機會,龍頭股表現很好。大多數投資機構抓住機會,操作上沒有出現大失誤,整體投資收益率就上去了。平安養老的各類產品加權可以到5%以上,有的到了7%,今年總體不錯。
“新客戶很少,靠存量客戶繳費,還有些老客戶因投資收益率等情況停繳,后勁不足。”鞠維萍表示,企業年金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期。
繳費比例將下降
企業年金發展到萬億規模的同時,一些問題和矛盾也漸漸暴露出來。
2016年6月,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加快發展企業年金,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企業年金制度,人社部對2004年制定的《企業年金試行辦法》進行了修訂,起草并公布了《企業年金規定(征求意見稿)》。
在關于《企業年金規定(征求意見稿)》的說明中,人社部指出了企業年金的發展問題:規模小、受益面窄,與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的要求不相適應;補充養老功能不足,影響待遇水平;相關條款與職業年金辦法不一致,不平衡;部分條款不適應市場發展需要,不利于保護職工權益和促進企業長期發展。
比如按照原辦法,企業在經營虧損、重組并購等情況下,無從中止企業年金繳費。征求意見稿第16條則規定,企業和職工可以協商中止繳費,恢復繳費后可按照中止繳費時的企業年金方案予以補繳。這既符合企業年金的運行實際,也能更好地維護職工的補充養老權益。
其中,對繳費上限的修訂將有助于企業年金擴面。征求意見稿第十四條將企業繳費上限由本企業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的1/12調整為8%,將企業和職工個人繳費之和的上限由本企業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的1/6調整為12%,并明確具體繳費比例由企業和職工協商確定。
齊傳鈞還建議,考慮到風險因素和全球及中國的經濟走勢,應允許企業年金的投資擴展到國外,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產。
鞠維萍則表示,人口老齡化大背景下對養老保險的需求決定了企業年金未來將繼續發展。目前企業年金“自愿加入+限制條件”的模式削弱了民營企業的熱情。要使企業年金有活力,還是要從完善國家制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