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訪華,中巴兩國正著手重新界定雙邊伙伴關系的范疇。中巴經濟走廊(CPEC)第二階段將合作重心從道路與發電廠拓展至工業、技術及技能領域,有望帶來長遠效益。對巴基斯坦而言,此次訪問并非又一場外交禮節,而是將中巴經濟走廊納入其增長戰略核心的契機,同時釋放出未來十年重在落實、而非空談的信號。
2024年6月夏巴茲上次訪華時,雙方重申了對“全天候”友誼的承諾,并就基礎設施與能源領域合作再度作出承諾。中巴經濟走廊首個十年間,建成了高速公路、發電廠,完成了瓜達爾港升級,但也面臨諸多挑戰,這些挑戰如今影響著第二階段的規劃。巴基斯坦官員強調,下一階段的合作將不再以高調簽署諒解備忘錄或合影留念為標志,而是注重務實高效、成果導向的合作,這意味著象征主義時代已讓位于實質內容。
第二階段體現了戰略層面的調整。合作議程現已轉向生產力提升與附加值創造。新的合作領域包括產業升級、農業現代化、礦業開發及數字經濟,這些領域不僅能帶來切實利益,還能推動巴基斯坦更深度融入區域及全球價值鏈。對中巴兩國而言,這一階段的關鍵不在于宣布多少項目,而在于能否以可信的方式推進項目實施并產生持續影響。
第二階段中,數字經濟或許是最具前瞻性的領域。除實體基礎設施外,中巴經濟走廊如今還涵蓋光纖通信、智慧物流、金融科技走廊及云平臺等方面。對巴基斯坦來說,這一轉變不僅是技術應用的問題,更在于讓本國年輕勞動力和企業家能在“一帶一路”沿線的人工智能、電子商務及數字服務領域參與競爭。
新階段的一大顯著特征是啟動了多領域聯合培訓項目,涉及人工智能、建筑、農業、酒店管理等。這些舉措表明,中巴伙伴關系已不再局限于實體建設,而是愈發注重為巴基斯坦勞動力賦能,使其掌握未來產業競爭所需的技能。
本階段的核心是一系列高影響力項目,它們有望改變巴基斯坦的經濟走向。經濟特區,尤其是拉沙卡伊特區,正致力于吸引中國制造業投資、促進本地就業并拉動出口增長。農業領域,巴基斯坦將借助中國在機械化、作物品質及加工方面的技術專長,在新貿易協議框架下,巴基斯坦對中國的芝麻出口已大幅增加,這預示著更廣泛的農業價值鏈有望形成。礦業也成為合作重點,巴基斯坦正廣泛吸引中國對礦業的投資興趣,但旗艦項目雷科迪克仍由巴里克黃金公司運營。瓜達爾港、喀喇昆侖公路及ML-1鐵路仍是核心項目,只是這些項目的融資進度已有所放緩。
2025年8月中國外長王毅訪問伊斯蘭堡時強調,保護中國人員及資產安全是不容置疑的。此后,巴基斯坦加強了在俾路支省及其他中巴經濟走廊區域的部署,這表明中巴經濟走廊的成功不僅取決于融資和技術,安全保障同樣關鍵。
融資是另一大關鍵挑戰。由于中國各銀行對發放新的巨額貸款持謹慎態度,巴基斯坦務實地拓展了合作伙伴范圍。亞洲開發銀行提供20億美元用于卡拉奇-羅赫里鐵路升級,這體現了巴基斯坦在融資多元化方面的努力,該線路有望為礦產運輸和貨運提供支持。
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成為另一項變革舉措。這一機制通過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降低交易成本、為巴基斯坦中小出口企業開辟更便捷的渠道,有望顯著提升巴基斯坦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中方已提出將走廊延伸至阿富汗及中亞地區,將中巴經濟走廊拓展為連接巴基斯坦港口與歐亞市場的跨區域網絡。對中國而言,這將強化“一帶一路”的全球影響力;對巴基斯坦而言,這使其有望成為區域貿易樞紐。此次訪問恰逢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凸顯了該走廊的地緣政治重要性。
然而,樂觀情緒之余仍存在諸多障礙。針對中國工人的安全威脅仍是長期風險。ML-1鐵路等大型項目的融資存在不確定性,迫使巴基斯坦考慮分階段升級并尋找替代貸款人。在外交層面,伊斯蘭堡必須在深化與北京合作的同時,保持與華盛頓及多邊金融機構的溝通渠道暢通——這是一種平衡之舉,過度依賴任何一方都可能限制其戰略回旋空間。
對政策制定者而言,未來12個月的成效將取決于經濟特區能否投入運營、農產品出口能否增長、礦業項目能否擴大以及交通項目能否推進。若這些目標達成,將標志著中巴經濟走廊從基礎設施建設向產業發展轉型,從依賴向創造生產力轉型。對中國而言,成功不僅意味著保障人員和投資安全,還意味著證明“一帶一路”在動蕩的全球環境中仍具韌性。對巴基斯坦而言,意義更為重大。此次訪問無關象征意義,而是要向本國公民和世界證明,伙伴關系能夠轉化為繁榮、穩定及更重要的區域地位。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