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好公益訴訟調查權與補充偵查權的關系?如何準確把握先行登記保存與查封扣押等強制性措施的界限?檢察機關如何構建一支高水平調查核實隊伍?”9月8日,江蘇省蘇州市檢察院舉辦專題研討會,兩級院檢察官就公益訴訟調查核實權的探索運用情況進行了充分交流。
今年5月,蘇州市檢察院出臺《蘇州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高質量發展實施辦法》(下稱《實施辦法》),以26條務實舉措對線索管理、訴前程序、提起訴訟、檢視評查等工作環節進行精細化、科學化,突出質效優先,走出檢察公益訴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從優化線索管理開始
蘇州市檢察院對2019年至2022年全市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進行分析研判,發現存在線索數量多但質量較低、成案率不高,檢察建議內容不夠精準、可訴性不強,對問題整改跟進不到位導致監督效果“打折扣”等問題。
《實施辦法》是蘇州市檢察院拿出的“解題思路”,而從文件機制到真正落實,第一步是優化線索管理。蘇州市檢察院探索優化辦案流程,完善線索質量評估機制,嚴格區分公益訴訟立案情形,對違法行為輕微、公益損害較小可以及時整改的小微案件,通過口頭或書面督促推動整改;對可能造成較大危害、關乎群眾急難愁盼的線索,檢察機關依法直接立案。
今年5月23日,蘇州市檢察院收到外地檢察機關移送的線索:吳江區有5人存在使用偽造證件從事特種作業的情況,容易引發安全生產事故,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當天,吳江區檢察院決定進行行政公益訴訟立案,并向相關監管部門書面移送線索。次日,監管部門反饋已同公安機關開展聯合調查,確認涉案5人購買的證件為焊接與熱切割作業證、低壓電工證,核查時未進行作業或從未使用過,目前已對假證進行扣押、銷毀,并對當事人進行批評教育。
針對公益訴訟檢察建議存在的內容較寬泛、缺乏可執行性,釋法說理不夠充分清晰等問題,蘇州市檢察院通過檢察官聯席會議機制對檢察建議制發必要性、可訴性進行全面審查,進一步發揮質量內控機制效能。“我們還通過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質量評查、征求被監督單位對檢察建議質量的意見建議、出臺《關于規范公益訴訟案件辦理的工作指引》等舉措,提升檢察建議內容的精準性、規范性。”蘇州市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李躍介紹。
《實施辦法》出臺后,蘇州市檢察院依托自主研發的公益訴訟線索數據庫平臺,登記公益訴訟線索55件,其中28件小微案件均已通過口頭提示、書面移送線索等方式督促行政機關履職,27件有較大影響的線索已經立案。
精準“繁簡分流”促進了辦案質效提升。今年以來,蘇州檢察機關共有5個公益訴訟案件獲評省級以上典型案例,其中“江某、盛某濫伐林木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入選最高檢服務保障碳達峰碳中和典型案例。
遞進式監督落在修復上
“對于篩選后確需立案的線索,檢察機關除了履行好訴前程序,還要敢于以‘訴’體現司法價值引領。當然,訴和判不是最終目的,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的關鍵在于修復,實現公益保護。”李躍說。
實踐中,蘇州檢察機關堅持遞進式監督理念,靈活運用柔性督促手段和剛性監督方式,針對公益受損的不同情形,分類采用提示整改、訴前磋商、檢察建議、提起訴訟等方式開展監督,并持續跟進整改情況,對整改不到位、未履行職責的進一步采取監督措施,確保問題得到解決。
今年4月,太倉市檢察院在辦理某村河道環境整治案中,發現整改措施未落實到位,導致違法設置漁網擠占河道現象反彈,公益損害持續存在。該院依法對屬地政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屬地政府立即組織相關單位集中力量清理整治。其間,檢察官與人民監督員、“益心為公”志愿者多次到現場查看河道情況,與屬地政府召開座談會落實長效管理方案。
6月9日,太倉市檢察院就涉案河道整治情況召開公開聽證會。聽證員一致認為,經過持續跟進監督,屬地政府對前期發現的問題已逐一整改,河道環境得到有效治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得到維護,符合撤回起訴條件。該院結合聽證評議意見,依法向法院撤回起訴。
“我們在訴前階段銳意攻堅,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敢啃‘硬骨頭’;在訴訟階段堅持剛性,對訴前磋商效果不佳、整改不力的,堅持以‘訴’的方式履行公益訴訟職能;在執行階段追求實效,案結事了后還要推動社會治理。”蘇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李勇說。
成果轉化推動長效治理
從個案到整體,從修復到預防,體現的是檢察成果運用與轉化的不斷深入。蘇州檢察機關定期對公益訴訟案件辦理情況進行分析,找準社會治理難題,做好預防式公益訴訟。
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是蘇州首條市域軌道交通線路,也是該市首條與上海軌道交通線網對接的線路。昆山市檢察院貫徹預防性司法理念,與市殘聯和殘疾人無障礙建設促進會開展座談,發放調查問卷了解特殊人士出行需求,從設計、施工、驗收評審等環節全流程參與這一重大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
“我們針對部分站點存在的盲道鋪設不規范、未設置無障礙標識等問題提出意見,制發磋商函件,督促相關單位嚴格按照無障礙環境標準整改落實。”昆山市檢察院第五檢察部副主任謝玲玲介紹,該院還以軌道交通11號線為點輻射周邊,通過訴前檢察建議、聯席會議等方式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升級。
今年4月,由北京大學、蘇州大學、中國助殘志愿者協會等聯合主辦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研討會在蘇州舉行。蘇州市檢察院在會上作交流發言,結合檢察公益訴訟履職提供立法建議。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其中第63條納入公益訴訟條款。9月1日,該法正式施行。
近年來,蘇州檢察機關還受邀參加了多個立法座談會,推動《蘇州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條例》專門設立公益訴訟條款(第四十條);對《蘇州市洞庭山碧螺春茶保護條例(草案)》的條文內容、形式等發表意見,并建議將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和支持起訴相關工作納入草案,助推“江南文化”法治保護。
“蘇州檢察機關將進一步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完善公益訴訟制度’的部署要求,積極創新基層司法實踐,依法能動履責,不斷尋求公益保護的最優解,全面加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現代化建設,以檢察工作現代化融入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蘇州市檢察院檢察長李軍說。(盧志堅 葛杭 王文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