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維穩
12月15日,直到國債期貨雙雙跌停,央媽終于出手了。
當天,央行共進行了3個品種245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7天期逆回購操作14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45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600億元。當天公開市場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這一天央行實際上向市場投放了1450億元。
不過,債券市場對此沒什么反應,國債期貨奔向了跌停位。“央行加大了短期資金投放,尤其對7天期逆回購量較大,但是市場沒什么反應。盡管加大了短期資金投放,相對于目前市場上的悲觀預期只是杯水車薪。”上述上市銀行資金部門人士稱。
“12月15日,央行以7天逆回購形式投放大量短期資金,但收效不大。金融降杠桿引發的踩踏是本輪債市暴跌的根本原因。”劉東亮說。
12月16日,央行再次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當天進行105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35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4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共計1800億元,當日有135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當天又向市場凈投放450億。當日,債券市場企穩,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3、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1703均翻紅上揚。
劉東亮說,金融降杠桿不是要將市場打趴下,央行有必要向市場傳遞維穩信號。當前恰逢年末資金緊張階段,元旦后又臨近春節,而年后新的購匯額度打開,預計2017年1月份外匯占款仍將大幅下降,市場對資金面的預期都會相對悲觀。降杠桿本身無可厚非,但應理性有序,金融機構出于自保目的,難免對市場帶來非理性影響。
“央行此時有必要向市場傳遞維穩信號,如加大對短期資金的投放,甚至可以考慮降準,以免恐慌情緒蔓延,導致系統性風險,保證降杠桿有序展開。”劉東亮稱。
央行連續兩天向市場凈投放,以及指導大行向非銀機構借錢,債券市場止跌。央行僅在此關鍵時候精準出手。而此前債市的跌跌不休,央媽靜觀其變,可見央媽的底線是,保住金融機構不出現系統性的風險,除此之外就是金融市場擠泡沫、降杠桿。
“拿到手的資金成本高達8%上下,管你是隔夜還是一個月。”上述華南券商債券交易員說。這一天,香港人民幣銀行同業隔夜拆借利率暴漲444基點,由前一天的7.32233%暴漲至11.76367%。這一天,幾乎所有中小機構交易人士臉上似乎都寫著,缺錢、缺錢、缺錢。
類似的情形似乎還不是重點。央行近兩天的放水救市,并不會讓債券市場重回樂觀,姜超認為,海外沖擊下人民幣貶值壓力仍存,而年末臨近、明年初換匯集中,加上春節前取現需求,資金面仍面臨考驗,債市需熬過冬天。
好日子到頭了?
債券市場悲觀情緒彌漫,交易員們的美好時光似乎要揮手告別了,“今年不但沒有年終獎了,可能還有人面臨重新找工作。”上述華南券商債券交易員說,行業里都感覺到寒冷,現在大家唯一的想法就是撐下去。這一兩年,債券圈年薪數百萬、上千萬的人士比比皆是,現在情勢急轉直下。
債券市場迎來了史上最難熬的時期,3年牛市拐點向下。對于債市機會,姜超認為,債市等待春天,明年仍有機會。隨著對銀行表外理財業務監管趨嚴,未來理財擴張的速度將放慢,但資金回表或增加銀行表內對利率債的配置,債市仍有需求支撐。
“2017年地產投資下滑,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屆時通脹也將重新回落,去杠桿后債市仍有機會,仍相對看好2017年債市,堅定判斷2017年的10年期國債利率有望回到3%以下,但拐點需等待明年春節后資金面的改善。”姜超稱。
劉東亮則認為,此次債市出現錯殺、超調,已經超越了基本面,從宏觀基本面看,實際上并不支持債市出現如此劇烈的調整。2017年經濟增長、通脹、M2三者總體變動有限,不會出現大起大落,意味著這三項變量在利率定價中的表現為中性,債市應以走平或區間震蕩為主。
或許最終還要看央媽的臉色,如何引導市場資金利率,成為債券市場調整是否結束的關鍵時點。目前債券市場利率高高在上,市場擔心最終傷及實體經濟。
劉東亮說,這種情況將會加大廣譜利率全面抬升風險,實際上當前利率上行已經有超出債市向其他領域蔓延的苗頭,這對實體經濟而言是難以承受的,也并不是央行希望看到的。
央行的目的是降金融市場杠桿,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而這一目的仍在途中。任澤平分析稱,中期政策基調轉向抑泡沫防風險,去杠桿、穩匯率的政策訴求暫時不會改變,債市繼續調整尚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