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珺冉
編輯/漆菲
【資料圖】
時隔3年零3個月,日本外相再次訪華。4月1日下午,日本外相林芳正抵達北京,開啟為期兩天的訪華之旅。2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中央外辦主任王毅以及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在北京先后與林芳正舉行會見。
4月2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北京同日本外相林芳正舉行會談。
“這是一場期待已久的部長級外交,我為此準備了豐富的議題。”林芳正在出發前表示,“與中國之間存在不少課題和懸而未決的議題。該提出主張就主張,為構筑建設性且穩定的日中關系深入交換意見。”
日本時事通訊社認為,林芳正與中方確認了雙邊密切溝通的重要性,其對華外交的活躍姿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不過,雙方圍繞東海和臺灣議題的分歧仍然較大。加上日本公民因間諜活動被捕事件蒙上陰影,岸田政府提出構建‘建設性且穩定的日中關系’前景仍不明朗。”
對此,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陳友駿有著不同看法:“先能談,再有果。疫情之后,日本高級別領導人能夠訪華已是不易。中日之間存在包括領土問題在內的結構性矛盾,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彌合。”陳友駿向《鳳凰周刊》指出:“這是中日兩國領導人去年11月在曼谷會晤后,有效落實包括‘加強高層交往和對華溝通’在內的五點共識。雙方在溝通過程中,既沒有回避各自的關切和敏感問題,也開誠布公地將自己的立場告知對方。從交流層面來說,效果還是不錯的。”
短短一周敲定訪華行程
日本《朝日新聞》援引中日雙方政府人士的消息稱,林芳正的訪華行程原本定在去年12月27日至28日,但由于疫情等原因,訪華一事屢被推遲。另有中方消息人士透露:“原以為林芳正的訪華時間最早會定在5月假期,沒想到在最近一周內迅速敲定,日方顯得非常積極。”
為什么如此迅速決定訪華呢?日媒猜測,這與3月安斯泰來制藥集團50多歲日本男性員工在北京被捕一事有關。據說被捕時,此人剛結束任期,正要返回日本。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于3月27日證實,一名日本公民涉嫌從事間諜活動,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中方已經按照《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和《中日領事協定》的相關規定,已向日本駐華使館進行了通報。
安斯泰來制藥集團是一家總部位于東京的研發型制藥企業,安斯泰來(中國)是日本在華投資最大的制藥企業之一,總部設在北京,在上海、廣州、成都和沈陽設有分公司。
中日外長的正式會談從兩人在兩國國旗前握手開始。
會談伊始,秦剛表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現在,兩國關系的接力棒交到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我們應該做出不愧對歷史和人民的正確選擇”。林芳正則表示:“日方愿同中方一道,落實好領導人重要共識,恪守日中四個政治文件,加強各層級溝通和務實合作。”
蹲守在中日外長會談門外的一位日媒記者向《鳳凰周刊》透露:“聽起來開場白的氣氛是友好的。會談遠遠超出原定的時間。”
會談中,雙方從區域合作的角度同意強化中日韓三方合作的重要性,盡快重新啟動三國領導人和外長層面的交流。除此以外,雙方還討論了福島核廢水排放、朝鮮半島局勢、聯合國安理會改革、臺灣問題及烏克蘭局勢等議題。針對備受關注的日本公民在華從事間諜案,秦剛強調說,“中方將依法處置”。
4月2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閣,國務院總理李強會見了林芳正。李強指出,“歷史、臺灣等重大原則問題事關兩國關系政治基礎,應該以誠相待、以信相交、妥善處之。”林芳正則表示:“日中在廣泛領域擁有巨大合作潛力,日方致力于推進對華合作,不會采取‘去中國化’的做法。”
之后在與王毅舉行會談時,王毅給予對方高度評價:“你是我們的老朋友,多年來從事中日友好的事業。”但接著,他話鋒一轉道,“老朋友也有新挑戰。當前的中日關系保持總體穩定,但不時出現各種雜音和干擾。根本原因在于日國內一些勢力刻意追隨美國的錯誤對華政策,配合美方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問題上抹黑挑釁。此舉在戰略上是短視的,政治上是錯誤的,外交上更是不明智的。”
4月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北京會見來華訪問的日本外相林芳正。
林芳正訪華前的3月31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宣布,自4月5日起,對來自中國(港澳臺地區除外)的入境人員不再要求出示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只要有接種三次疫苗的證明即可。當日,日本駐華大使館舉辦賞櫻活動,希望吸引中國游客。而自3月底開始,日本往返北京、上海及大連等地的航班陸續增加。
同一天,日本防衛省宣布,為避免與中國發生偶發性軍事沖突,開設兩國防務部門之間的直通電話。日本防衛省相關人士表示:“除在緊急情況外,可以考慮更廣泛的用途。擁有可靠的通信手段本身就很有意義。”
開設中日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是落實去年“五點共識”的具體體現。中日兩國自2007年起磋商有關防止不測事態發生的對策,至今歷時15年之久。2021年12月,雙方決定力爭實現線路盡早開通,但由于疫情影響,相關磋商陷入停滯。促使磋商取得進展的契機,是2022年11月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中日首腦會談。今年2月,中日安全對話時隔4年再次召開,雙方為開通直通電話進行了最后協調。
日本政界將迎來密集訪華
上一次日本外相訪華是2019年12月出訪的茂木敏充。2020年原本有消息稱,中國最高領導人會在當年4月訪日,最終因疫情與雙邊關系變化而取消。時任中國外長的王毅在2020年11月訪問日本。
林芳正出發前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已經表態,“中方重視林芳正外相此訪”。
兩天的訪華之旅,林芳正與多位中國政要舉行會談并一起用餐,時間總計超過6個小時。其中,林芳正與李強會面約40分鐘,與秦剛會面3小時45分,與王毅會面1小時40分鐘。《日本經濟新聞》認為,秦剛和王毅分別以晚餐與晚宴招待林芳正,顯示出中方的期待。
對于林芳正而言,訪華是他無論如何要達成的目標。
林芳正與中國頗有淵源。他的父親林義郎是日本知名“知華派”,曾任厚生勞動大臣、財務大臣,還擔任過中日友好議員聯盟會長等職,并于2001年、2003年多次率代表團訪華。
林芳正的父親林義郎擔任過中日友好議員聯盟會長等職。
62歲的林芳正出身于政治世家,曾祖父、祖父、父親均擔任過國會眾議員。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后,林芳正作為三井物產的業務員跑遍希臘、土耳其、巴西、阿根廷、美國、泰國等地,1991年進入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攻讀碩士學位。1992年12月,他因為給自己的父親、時任眾議院議員林義郎擔任秘書而進入政壇。
此后,林芳正仕途順利,曾在參議院山口選區5次當選,并歷任防衛大臣、經濟財政擔當大臣、農林水產大臣、文部科學大臣等職務,被稱為“政策通”。林芳正還參加過2012年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但敗給了安倍晉三。林芳正在自民黨內隸屬于岸田派,深受首相岸田文雄信任,是派閥內的“二把手”。
作為林義郎的兒子,林芳正于2017年接替中日友好議員聯盟會長一職,他當時說:“日中關系開啟展望頗有難度,但希望能集思廣益,收獲友好的果實。”此后,林芳正于2018年、2019年兩度率代表團訪華。 2019年,身為議員的林芳正受中方邀請,還參加了澳門回歸20周年招待會。
2021年11月,60歲的林芳正被岸田文雄任命為外相。但這引起黨內保守派的不滿。在右翼政治勢力的施壓下,林芳正上任次日便辭任中日友好議員聯盟會長職位,“避免作為外相履職時帶來不必要的誤解”。林芳正當時表態稱,自己“知華”,而不“媚華”。
2021年11月,60歲的林芳正被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任命為外相。
林芳正去年4月在布魯塞爾參加北約外長會時,曾就烏克蘭局勢公開批評中國。今年3月7日,他在國會上表達了對中國軍力不斷增強的擔憂,稱其為“日本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
不過,敏感議題之外,林芳正格外關注中日經貿往來。今年2月,林芳正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與王毅會面,強調了中日合作對于日本繁榮發展的重要意義,并表示愿意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為契機,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
陳友駿認為,盡管林芳正會被貼上一些政治標簽,但到了這個級別的官僚,肯定是尋求走中立路線的,這才能為他獲得更多政治空間,所以工作中不會摻雜太多私人感情。“不過林芳正在中國有一定的人脈。在對華外交方面,他可以更好理解中方的立場。這一點有助于岸田政府更好地落實、改變一些對華的策略。”
近期有意向訪華的日本政要,也不止林芳正。3月29日,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在接受采訪時表達了相關意向:“接下來,公明黨將與中國方面進行一些黨際交流,期待有所成果。”另有多名日本政界人士透露,自民黨前干事長二階俊博將于4月就任中日友好議員聯盟會長,并尋求4月下旬訪華。
“日本政界密集訪華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陳友駿認為,“必然性是中日雙方都清楚地知道兩國關系的重要性,雙方都有改善關系的現實需求。偶然性是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疫情期間,中日高層交往,尤其領導人之間的聯系明顯變少,很難有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疫情后,中日雙方都希望能恢復交流機制。”
岸田政府正處于夾縫之中
在與林芳正會面前,王毅3月31日在北京會見了日本前首相、博鰲亞洲論壇前理事長福田康夫。談到日本近來的對華政策時,王毅直言:“今天我們有理由對日本對華政策可能的倒退感到憂慮,對日本是否繼續堅持和平發展方向提出疑問。”對此,福田回應稱,雙方應保持高層交往,加強人員交流,加深相互理解,消除誤解。
3月31日,王毅在北京會見了日本前首相、博鰲亞洲論壇前理事長福田康夫。
正是受到國內“對華警惕”聲音的影響,日本經濟產業省3月31日宣布計劃修改《外匯及外國貿易法》,對用于芯片制造的六類23項設備實施出口管制。此外,日本還簡化了對美國、韓國、中國臺灣地區等42個“友好關系”國家和地區的出口手續。雖未“指名道姓”,此舉被認為是跟進美國去年10月出臺的針對中國半導體設備的出口管制政策。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全球芯片產業鏈供應鏈的形成和發展,是市場規律和企業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將經貿和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人為破壞全球產供鏈穩定,只會損人害己。
在陳友駿看來,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去年日本政府出臺《經濟安全法》之后,這一措施基本就提上日程。今年1月岸田訪問美國,雙方具體商討了半導體管制事宜。”
1月1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華盛頓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
日生基礎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矢嶋康次表示,在美國加強與中國對抗姿態的情況下,日本在某些方面不得不陷入被動。“實際上,經產省針對中國宣布加強尖端半導體領域23種產品的出口限制,也是應美國的要求。這一背景下,日本各企業有必要重新考慮對華業務可能面臨的風險。”
日本經濟產業省3月31日宣布計劃修改《外匯及外國貿易法》,加強尖端半導體制造裝置出口管制。
日本拓殖大學海外情況研究所教授川上高司認為,在對華關系上,岸田政府正處于夾縫之中。“一方面需重視兩國經濟界的意向,另一方面作為七國集團(G7)輪值主席國,又要發揮作用。此次之所以加強半導體設備出口管理,恐怕是美國為推進‘與中國脫鉤’進程而施加了很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