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出公眾視線許久、一直周游國外的馬云,最近終于回國了。
3月27日,有網友爆料稱,在杭州文一路隧道中目擊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
據流出的視頻截圖顯示,馬云乘坐在一輛豐田考斯特商務車中,據《科創板日報》從相關人士處確認,車內還有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以及阿里集團資深副總裁邵曉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日下午,微信公眾號“云谷教育”發文稱,馬云來到阿里合伙人投資創辦的民辦學校杭州云谷學校,和校長、教師們討論關于未來教育和ChatGPT技術的話題。
自2021年之后,馬云就一直處在“云游”狀態。他的足跡遍布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亞、泰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代表阿里出現在臺前的,更多的是現任董事局主席張勇。
但只要談及阿里,馬云就不會被人遺忘。
視頻中,58歲的馬云面帶微笑,皺紋泛起。和隱退前相比,少了幾分“隨意”,多了幾分淡定沉著。
對于馬云回歸,有人覺得“很正常”,畢竟馬云的事業和根基都在國內,為何不能回國?
有人則將馬云的回國與此前劉強東、李開復等一代大佬紛紛重回一線聯系起來,認為“這對中國民營企業家的信心是一種提振”。
受馬云回國消息影響,3月27日,沉寂有一段時間的阿里港股股價一度漲超4%,隨后回落。截至收盤,阿里巴巴港股股價跌0.06%,報85.250港元/股。28日,阿里股價繼續下跌1.17%,報84.25港元。
這邊廂,馬云回國,那邊廂,阿里立馬大刀闊斧地開啟24年來最大的改革。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發布全員信,宣布阿里正式啟動“1+6+N”組織變革。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將設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分別成立董事會,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這也意味著,阿里巴巴集團將全面實行控股公司管理。
張勇在信中表示:“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未來,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隱退的日子,馬云在干什么
“Where is Jack Ma?(馬云去哪兒了?)”這是2021年9月,馬斯克在一次公開活動中發出的疑問,隨后他表示,“我不知道,我只是好奇。”
這也是很多國內網友關注的問題。
自2020年螞蟻上市被叫停之后,馬云就逐步消失在公眾視野中。
2022年6月,馬云現身西班牙馬略卡島,身著白色緊身上衣,手拿高爾夫球桿,看著十分閑適。
據知情人士透露,馬云花費2億美元購置了一艘超大型游艇,并給這艘游艇起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名字——禪。
隨后,馬云在日本度過了2022下半年的時光。
據悉,馬云住在東京的一個富人區,偶爾畫畫水彩畫,有空還會去東京郊外的溫泉和滑雪場。時不時,還會前往美國和以色列。
離開日本前,馬云出版了一本名為《生聲》的書,翻譯成中文叫“心里話”。而書籍介紹里的“成功哲學”四個字,大致揭示了書的主要內容。
2023年1月,馬云被拍到前往曼谷的Rajiadamnern體育場觀看泰拳比賽,還饒有興致地跟人比劃了幾招。隨后,馬云現身泰國米其林餐廳“痣姊熱炒”,和聲名遠揚的店主Jay Fai合了影,正大集團現任董事長謝吉人及妻子也陪同在旁。
回國前,馬云最后一次“亮相”是在澳大利亞。
今年2月,馬云出現在墨爾本的一家酒店里面。他穿著休閑服和布鞋,刷著手機,面前的桌子上還放著一杯加了檸檬的冰鎮可樂。
很快,馬云和外國故交莫利一家的合照也在社交平臺發布,每個人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云游海外的同時,馬云也不斷卸下在國內的“頭銜”。
2022年12月,在浙商總會第二屆理事大會結束后,馬云便卸任浙商總會會長,由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擔任新一屆總會會長。
而在今年1月初,螞蟻集團的主要股東投票權發生變化后,掌管恒生電子8年的馬云也從實控人的位置下來,恒生電子實控人由馬云變更為無實控人。
馬云,真正過上了古人“閑云野鶴”般的生活。
馬云出海學技術,阿里出海挑戰多
雖然已經是億萬富豪,但馬云出國不僅僅是打球、泡溫泉這些享受,也在學習先進的技術與經驗。
《鳳凰WEEKLY財經》梳理發現,貫穿馬云國外游的主線就是“農業”。
舉例來說,馬云訪問西班牙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了解當地的農業和環保科技;在日本,他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學習養殖和漁業技術上;前往泰國會見正大集團老總,也是為了考察東南亞地區的農業科技情況。
這也印證了馬云說過的那句話,要把其他國家先進的農業技術帶回中國。
馬云回國之后第一次被外界看到,則是出現在教育領域。
“馬老師”,這是馬云最喜歡的外界給他的稱呼。據云谷教育發布的視頻,馬云身穿白色衛衣、黑色褲子,頭戴白色棒球帽,蹬著他最愛的老布鞋,興致盎然地參觀了教室、陶藝室,隨后一行人來到學校的露天陽臺開會。
馬云談到了ChatGPT技術,他直言,ChatGPT這一類技術已經對教育帶來挑戰,但是ChatGPT只是AI時代的開始。我們要用人工智能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被人工智能所控制。雖然人的體力、腦力比不過機器,但機器只有‘芯’,而人有‘心’”。
農業和教育,這是馬云過去兩年多時間里一直在關注的領域。
然而,作為阿里巴巴創始人,在阿里舊財年即將結束、新財年(阿里巴巴財年為4月至次年3月)即將開啟之際回國,也會讓人聯想到阿里的現狀。
2月23日晚間,阿里發布了2023財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22年第四季度)業績。第三財務季度內,阿里收入2478億元,同比增長2%;凈利潤為468.15億元,同比增長16%。
在最為核心的零售商業部分,截至2022年12月31日,阿里中國商業分部總收入1699.86億人民幣,同比下滑1%。國際商業板塊收入共計約195億人民幣,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8%。其中,國際零售業務收入146億元,同比增長26%;國際批發業務收入約為48億元,同比增長0%。
來源:阿里巴巴財報
疫情影響和零售大盤總體下滑之下,阿里能實現營收和利潤雙增長,實屬不易。
但核心的問題是,阿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國內電商業務增長已經見頂,海外業務處于投入期,暫時無法貢獻太多營收和利潤。
張勇近期立下的更長期的目標是,2036年,阿里希望能夠服務全球20億的消費者。而目前,除了國內有10億消費者外,海外消費者大約為3億。
成績是有的。據阿里財報,在第三財務季度,來自Lazada、速賣通、Trendyol和Daraz的整體訂單同比增長3%,主要是由Trendyol強勁的訂單增長所驅動。Lazada在東南亞的訂單增長正在恢復;老業務速賣通的訂單雖然在下跌,但跌幅較過去數季度有所收窄。
但挑戰也很大。
就在上個月,阿里巴巴旗下南亞電商平臺Daraz大裁員,比例高達11%;Lazada高管也因水土不服,頻繁變動。
外部環境方面,在歐美市場,亞馬遜、eBay早已搶占先機,后起之秀SHEIN來勢洶洶,同時還有拼多多和抖音兩大巨頭,分別在海外建立了Temu和TikTok Shop。
截至發稿前,阿里美股最新市值2226億美元,相較2020年10月股價高點所對應的8000多億美元市值,縮水超過70%。而出海晚了十多年的拼多多,最新市值已經來到了906億美元。
張勇曾說,與其把阿里多樣化的業務放在一個鍋(指上市載體),還不如一個業務具備了條件,就果斷讓它單獨面對資本市場。
張勇在內部信的結尾寫道,市場的變化永不停止,新一代技術浪潮不斷涌現,不擁抱變化就會變得僵化,不改變自身就會被時代打敗。要成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就堅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就必須始終自我驅動,必須具備自我變革的勇氣,必須堅持走在自我變革的路上。
對剛剛走出寒冬的中國互聯網,乃至中國民營經濟來說,馬云的歸來,其更多的象征意義在于“不確定性”的消散和信心的回歸。
無論是農業、教育、科技還是電商,每一個行業需要確定下來,也需要穩步向前,克服諸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