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群山,你出發了。傾斜的山坡上,腳掌平穩著地,巖石的質感愈發顯得堅硬,你甚至能感覺到砂礫的摩擦。你繼續向上爬,沿途樹木從高大變得低矮,小腿的肌肉保持著緊繃和酸脹。
你正在登山。身體和頭腦里的倦怠感不斷襲來,意志力在消散。不知道過了多久,你靠著向上探索的本能,將自己推到山頂。群山靜立,云海環繞,滿身的汗水和疲憊被山風吹散。
你突然覺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資料圖)
作為頗具代表性的戶外運動,現代的登山運動起源于歐洲,有著200多年的歷史。廣義上的登山,不限制所登山岳的海拔、攀登方式、使用器材;狹義上的登山運動,則意味著利用專門的裝備和技術,攀登一定海拔范圍的山峰。
如今在中國,參與登山運動的人口正迅速擴大。不僅全國各大高校相繼成立了登山俱樂部,越來越多的城市白領、中產階級也愛上了登山。據統計,2016年,中國有6000萬人進行登山戶外運動(占總人口的4.38%),其中不乏沖刺珠峰的著名企業家和成功人士。
〓 永不停止探索的攀登者
“山就在那”
英國著名戶外作家羅伯特·麥克法倫,在其作品《心向群山——人類如何從畏懼高山,走到迷戀高山》中寫道,三百年前,冒著生命危險去攀登一座高山,只會被視為精神錯亂。在那個時代,開墾過的人造風景才被視為吸引人,而群山被認為是大自然最粗劣的制品,被稱為“不毛之地”,是地球表面的“瘤”、“疣”和“囊腫”。
但近百年來,人類對各式荒野景觀的理解,發生了驚人變化——他們開始癡迷海洋、森林和沙漠,以及高山。往更高處去,仿佛是人類心靈的自發渴望。登山,像是接近神性的某種基本方式。高山當中,有深谷、冰川、陽光、巖石、空氣的復雜美感,英國評論家羅斯金稱之為“空間的無盡明晰,永恒光芒的不倦真實”。
實際上,攀登雪山,尤其是8000米以上的山峰,平均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十幾。登山者可能遭遇凍傷失溫、雪崩滑墜,以及高海拔病導致的器官衰竭等致命危險。但死亡的危險,無法阻止人類走向高山的腳步,反而驅使他們去探索。
“因為山就在那里。”大約一百年前,當記者問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為什么要冒著生命風險攀登珠峰時,他如是說。
留下這句傳世名言后沒多久,在對珠峰發起第二次挑戰時,馬洛里和隊友失蹤在雪山深處。直到75年后,1999年,他的尸體才在珠峰北坡8170米處被一支美國登山隊找到。
〓 葬身珠峰的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名言“因為山就在那里”
過去幾十年里,麥克法倫在世界各地看過山難死者。他們或集體葬在大本營的臨時公墓里,或者因為死在高山上,遺體無法運下山甚至找不到遺體,只能以物品代替死亡——巨石上刻的名字,或是木材粗略做成的十字架,玻璃紙包起的花朵。悼詞上寫著,xxx于此處墜落,紀念壯志未酬的生命。
“毫不夸張,我們走在毀滅的邊緣,一個踉蹌,不止生命,連殘骸都會蕩然無存。這一切感覺,讓我的心出現波動,歡暢的恐懼、駭人的愉悅,而與此同時,我開心到了極點,為之顫抖。”麥克法倫形容他登山時的感覺。他至今已走了一萬多公里,爬過許多險惡的山。
“你必須堅持,有力量。你必須很難被殺死?!北泵婧灱s運動員、極限攝影師、紀錄片導演Jimmy Chin提到高山攀登時說。這20年時間里,他攀登了多座山峰,執導紀錄片《徒手攀巖》、《攀登梅魯峰》、《泰國洞穴救援》等都獲得了奧斯卡金獎在內的多項國際大獎。
〓 享譽國際的極限攝影師、紀錄片導演Jimmy Chin。正在準備下一部紀錄片
的確,對任何一名登山者來說,攀登的目標,是抵達,更是回來。
2003年,Jimmy和隊友爬珠峰北坡時遭遇雪崩并且幸存。一周后,他們再次嘗試攀登,同時再次預測雪崩可能會發生。爬了12個小時,他們沒找到可以躲避的地方,無奈放棄攀登。雪崩后來果然發生了。
雖然遺憾,Jimmy仍然覺得當時掉轉頭回家,是最正確的決定。一些勇者,則葬身高山,今年9月,北面簽約運動員、攀登家Hilaree和登山搭檔、伴侶Jim Morrison登上世界第八大高峰馬納斯魯峰真頂。在下降中,Hilaree因雪崩滑墜,從馬納斯魯峰南壁墜落。
〓 Hilaree Nelson,美國知名滑雪登山家,登頂喜馬拉雅山脈馬納斯魯山峰后去世
每位攀登者都有過近距離面對死亡的時刻。北面簽約運動員阿左(黃思源)與雪崩離得最近的一次,是2016年在大雪塘登頂下撤時。這是位于成都市大邑縣一座海拔5353米的高山。阿左記得,當時他面對眼看著鋪天蓋地的雪,像一堵墻一樣撲過來,第一反應是完了,自己要死在這里了。
一瞬間,他被裹進雪里,身體不受控制地往山下翻滾。不知道過了多久,劇烈的翻滾突然停了下來。世界靜止了,而他還活著,躺在石頭上,戴的頭盔已經撞裂。
大難不死,回來后,阿左和搭檔昊昕仔細復盤了那次攀登,又專門去學習了專業的雪崩課程,彌補知識上的欠缺。
〓 阿左在攀登雪山。圖源/阿左
“探索永不停止”
四川西部達多曼因衛峰上,空氣含氧量不到平原的四成,氣溫零下。
阿左踮著腳,在角度超過75度的斜坡上,用力揮鎬,踢雪。因為坡度太陡,無法搭帳篷,也沒法平躺,他索性在雪坡上挖出一個洞,晚上坐進去休息。地平線被夕陽染紅,天地寧靜,只有冰雪掉落的清脆聲。
這次攀登,阿左等了一年。2019年,他曾經來到這座山峰的山腳下,一切都準備好了,攀登計劃卻由于連日下雪而不得不中止。阿左在帳篷里,豎著耳朵聽著雪崩的嘩啦聲。山面平整,連日的積雪沿著山壁流下來,有雪崩的危險。糾結再三,他最后選擇放棄。
時間沒有辜負他們,這次的攀登很順利。第一晚,阿左裹著羽絨服,淺淺地瞇了一會,第二天天不亮,他們繼續往上爬。因為坐了一夜,冰凍的腳趾很難回到正常溫度。而當他們越往上,路線越來越陡,有的地方坡度超過80度,沒有任何可供雙腳站立的平臺,小腿異常酸痛。
〓 在雪坡上坐著睡覺。圖源/阿左
將暮未暮之時,他們終于到達頂峰下的肩部,在海拔6200米找到一個避風的平臺。茫茫的雪地里,這是第二晚,阿左裹在輕便睡袋里,睡了一個難得的暖和覺。
寒冷,往往是攀登過程中最早出現的難題。隨著不斷攀登、海拔變高,隨時有失溫和身體末梢凍傷的風險。陪伴阿左的,是來自北面的保暖裝備?!氨泵姘褢敉馀实钱a品的設計和裁剪,做到了極致。每件服裝都非常輕量,從L1到L6,根據每層服裝的功能需求都做了創新。”阿左說。
〓 阿左的搭檔正在整理北面的帳篷。圖源/阿左
此外,登山也需要一個好的天氣周期。次日天亮,他們睜開眼睛,四周是整個貢嘎山域的巨峰,異常壯觀。“依次介紹一下我們觀景臺的風景,正前方就是著名的埃德加了,看它多陡峭、多高,左邊就是嘉子峰和日烏切,再往左就是最近比較出名的勒多曼因,正前方的是達多曼因……”阿左裹在睡袋里,興奮地數著這些無比熟悉的雪山。
抓住難得一見的好天氣,三人繼續向上,順利完成6297未登峰的首登。山頂有一塊大冰川,風吹透出一個洞,站在從未有人到過的頂峰上,身后就是雄偉的貢嘎群峰。當天下午,阿左等人下撤,回到路線起點。6297未登峰路線獲得2021年金犀牛最佳攀登成就獎。
〓 冰川的美。圖源/阿左
十年前剛接觸高山攀登時,阿左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職業運動員。在此之前,他漂過黃河,在果園摘過果子,漁船上當過船員,賣肉、搬磚、鏟沙、餐廳跑菜……一路流浪后回到老家樂山,當過保安、快遞分揀員,在戶外商店賣過衣服,也推著三輪車沿街叫賣過涼皮。
2012年,有個朋友看他老往山里跑,就介紹他去登山學校。于是,24歲的阿左從倉庫管理員開始做起,一點點學習、刻苦訓練,做到助理教練,再到主教練。
〓 阿左在高海拔地區訓練,保持攀登的狀態。圖源/阿左
對未知的好奇,吸引著他不斷出發,去探索。大山永遠可以滿足他無限的好奇心。“在山里,總會有新的發現。即便是同一座山,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看到不同的風景?!彼f。雪山就是舞臺,陽光的光影表演在一天當中瞬息萬變,人類捕捉到的每一個時刻都是永恒而嶄新的。
高山有宏偉的壯麗,也有具體而微的小美。他拍攝山谷里不同顏色的四瓣花朵在風中的姿態,也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追著巖羊群跑,悄悄觀察和拍攝,生怕驚擾了它們。
〓 阿左拍攝的動物,鹿,這也是他熱愛高山的原因。圖源/阿左
探索未知的過程本身,讓攀登者感受到極致的生命體驗。當阿左開始攀登,時間流逝的速度仿佛加快,天微亮、太陽落山,一天很快就過去。他全身心地投入攀登,抬腿、踢冰、揮鎬,目標很簡單,就是向上,再向上,不斷探索。
“神秘和未知是吸引我不斷攀向高峰的理由。我永遠無法完全了解一座大山,就像永遠無法完全認識自己?!彼f,新的區域等待被探索,探索永不停止。
正是攀登讓他一步步探索出了現在的自己。十年過去,他探索過很多山峰,其中有著名的,也有從未被攀登過的。他曾經和死神擦肩而過,也經歷過摯友的去世和悲傷。很多東西變了,但也沒變,他還是十年前那個永遠在路上、探索未知的大男孩。
〓 十年了,不變的是好奇心、探索、熱愛。圖源/阿左
從高山到街頭的陪伴
也是因為永不停息的攀登精神,讓阿左這樣的運動員,和北面相識。北面成立于1966年,一直致力于為戶外運動員和探險家們的嚴酷探險提供專業裝備。
最初,北面是美國舊金山的一家攀巖器材零售店,由道格拉斯·湯普金斯創辦。
〓 道格拉斯·湯普金斯,北面創始人
道格拉斯熱愛探索多個領域。他是環保主義者、慈善家、戶外活動家、電影制作人、農學家……雖然后來他出售了公司股份,只為了更專注于探險類電影的生態環保活動,但他本人的探索精神,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北面的品牌精神。
〓 美國優勝美地公園中的Half Dome
而北面之所以取名北面,是因為在北半球,山峰北面因缺少陽光、常年被冰雪覆蓋,向來難以攀爬。標志圖案則來自Half Dome,位于美國加州 Yosemite National Park(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里,每年有全球各地的攀登愛好者前來朝圣。
〓 北面早年間的產品手冊
基于這樣的探索精神初衷,多年來,北面一直為戶外運動員和探險者的探索未知之旅,保駕護航。其中,上市于1992年的NUPTSE羽絨服更是格外亮眼——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北面校服”。
NUPTSE是喜馬拉雅山脈中努子峰的名字,藏語意為西峰,也是全世界最難登頂的山峰之一。1992年,北面產品設計團隊前往位于尼泊爾的昆布山谷,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大本營度過55天,實地了解高海拔登山者的需求。
他們回來之后,有了NUPTSE的誕生。NUPTSE采用立襯結構設計,最大限度減少羽絨移動,也提升了保暖性能。它質地輕盈,易于收納,同時又能防寒保暖,抵御高海拔的惡劣氣候。誕生兩年后,NUPTSE就成為探險隊體系的一部分,支持全球多個探險隊完成巔峰挑戰。
〓 1992年誕生的北面NUPTSE羽絨服
〓 喜馬拉雅山脈,努子峰
而來自中國的攀登運動員,也有著屬于自己的NUPTSE記憶。這些年里,NUPTSE就像一位忠誠的伙伴,陪著他們走過萬里千山,看盡云海,也見證了中國攀登運動在近20年來的發展。
北面簽約運動員,曾登頂幺妹峰、多次登頂珠峰、徒步南北極的傳奇登山者孫斌記得,自己擁有的第一件NUPTSE是2003年,朋友送的一件藍色經典款。后來,他穿著這件NUPTSE,解鎖了許多風景,比如2003年的第一次高山向導培訓,2005年的中尼友誼峰攀登,同年法國霞慕尼的向導訓練課程等。
〓 孫斌和NUPTSE一起走過了近二十年
北面簽約運動員,中國自由攀登先驅王志明的第一件NUPTSE則是在20多年前擁有的。那時他剛接觸攀登運動,國內的攀登行業還未興起。這件面料輕薄、蓬松暖和的羽絨服,幫助他登上了哈巴雪山、白馬雪山、雪隆包等山峰。他還在2008年穿著它去了北面logo的所在地Yosemite。
〓 王志明曾經穿著NUPTSE在戶外登山
“NUPTSE羽絨服足夠保暖和輕量化,能大大減少負重,一直以來陪伴著我的探索之旅?!卑⒆笳f,他穿著NUPTSE,從攀登小白,成為了國內阿式攀登的代表人物。
當運動員們穿著NUPTSE不斷探索的同時,NUPTSE系列自身也在不斷精進,包容進更多豐富的色彩和設計元素,成為時代潮流變化的重要注腳。
〓 阿左和北面的NUPTSE
從1992年的經典款開始,NUPTSE羽絨服已經擁有數不勝數的經典產品。1996年,NUPTSE羽絨服迭代升級,將羽絨隔板設計簡化成三格,防潑水性和保暖度全新升級。從2011年開始,NUPTSE與包括Supreme、Invincible、MM6、Gucci、KAWS在內的品牌進行聯名,出現在公園、城市、街頭、荒野、山川,也受到各界人士和時尚達人的熱捧。
The North Face X Supreme 15FW
The North Face X Supreme 17FW
The North Face X Supreme 19FW
The North Face X Supreme 21FW
The North Face XX MM6 Maison Margiela
The North Face X GUCCI
The North Face X KAWS聯名系列
2022年,在NUPTSE誕生30周年之際,北面推出Nuptse 30周年限定系列。這款羽絨服采用700蓬鵝絨填充,經DWR防潑水技術處理的外殼面料,能夠滿足全天候的功能屬性。更令人驚喜的是在衣服內側,鑲嵌著層巒疊嶂、云霧繚繞的雪峰景色,象征著勇者們探索雪山的勇氣和精神。
如今,即便是在平均海拔只有五百米的四川盆地成都,阿左也穿著NUPTSE走在車水馬龍的城市街頭。這個冬天也許寒冷刺骨,但他的生活仍然很簡單,工作室、家、攀巖館三點一線,有NUPTSE陪伴著他奔向每一個目的地。它提醒著他,永遠為下一次的攀登,做好全力以赴的準備。
它也總能讓他想起,在海拔6000米的山上,空氣稀薄,氣溫零下,臉和嘴唇都被凍得發紫。這個最難熬的時候,他總會告訴自己,陽光馬上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