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債券市場主流普遍存在的六大誤區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發布時間:2016-12-06 17:18:21

2016年10月以來,10年國債收益率從2.65%上行至3.03%,在一個半月時間上行幅度近40BP,為2013年下半年“錢荒”以來最大調整。投資情緒開始由狂歡轉為恐慌,市場風向也已經由多轉空。

海清FICC頻道在8月份開始強烈看空債市,提出“債是陷阱”的核心觀點。海清FICC頻道認為,如果房地產投資沒有重新拉動中國經濟下行,則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中樞合理水平應當在3.5%左右,債市的長期調整還遠未結束。無論從經濟增長、通脹、貨幣政策、銀行資產負債表、海外因素等方面,都全面利空債市。

本文中,重點分析債券市場主流普遍存在的六大誤區:

誤區一,央行只要沒有存貸款加息,債市就不會調整;

誤區二,超儲率短期下降不可持續,未來資金會重新寬松;

誤區三,GDP增速下臺階導致債券收益率中樞下臺階;

誤區四,老齡化導致中國經濟長期下滑和趨于零利率;

誤區五,即使所有因素全面利空,“資產荒”也將使得收益率下行;

誤區六,債市調整是短期沖擊導致的調整,而非長期中樞上行。

正是這些誤區,導致2016年8月以來的債券市場出現重大誤判,陷入債市的多頭陷阱和“買買買”狂歡之中;10月以來“加杠桿+加久期+降資質”的期限錯配套息模式難以為繼,遭受資產端價格下降、負債端成本上升的雙重損失。

誤區一:央行只要沒有存貸款加息,債市就不會調整

2016年下半年,盡管CPI重回2%,但市場認為央行加息一定是在CPI連續超過2.5%甚至3%之后,因此短期仍然不需要擔憂央行貨幣政策的變化。

但海清FICC頻道認為,央行在2016年三季度以來已經在貨幣市場進行了加息,主要邏輯有三條:

一是2015年下半年以來,貨幣市場利率遠低于歷史正常水平,可能與央行參與股災救市有關。證據是2016年6月股災爆發之后,央行迅速下調7天逆回購利率;

圖1 央行下調回購利率與股災密切相關

圖1 央行下調回購利率與股災密切相關

二是CPI中樞由2015年的1.5%上行至2016年的2%,貨幣市場已經需要對此進行反應;

三是資金面的持續寬松,導致金融機構對貨幣市場依賴程度極高,期限錯配蘊含巨大的金融系統風險,需要貨幣政策干預。

8月24日,央行窗口指導降低隔夜可得性,以及8月23日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這都反映了政策層面的流動性拐點。而實際貨幣投放過程中,央行進行“縮短放長”,通過重啟14天和28天逆回購,加大MLF的投放量和拉長MLF的期限,導致央行投放資金的加權利率上行約20BP,加權期限上行約60天。

央行需要退出非常規的貨幣寬松,同時經濟增長企穩、通脹中樞上行不再支持央行維持低貨幣市場利率,抑制期限錯配、防范金融系統風險更需要在貨幣市場收緊。不需要央行在存貸款加息,央行只需要提高貨幣市場利率中樞、放大貨幣市場波動,就足以導致債券市場的大幅調整。

誤區二:超儲率短期下降不可持續,未來資金會重新寬松

關于流動性的看法,市場主流觀點認為,超額存款準備金比率(超儲率)是衡量資金面的良好指標。市場觀點認為,資金面緊張是短期超儲率的下降導致的,而超儲率的回升將帶動資金面的回暖,緩解債市壓力。

我們認為,超儲率與資金面沒有必然關系,通過觀察超儲率來判斷資金面實屬緣木求魚。

從歷史數據看,2013年下半年,銀行超儲率不斷上升,但資金面反而一路緊張,充分表明超儲率高不代表資金面松;反過來,2014年二季度超儲率遠低于2013年,而資金面非常寬松,表明資金面并非由超儲率決定。

圖1 央行下調回購利率與股災密切相關

圖2 超儲率并非觀察貨幣市場利率好的指標

因此,市場上認為短期超儲率下降導致市場資金緊張,而隨著超儲率回升帶動債市資金面好轉的結論根本無法成立。我們認為,影響資金面松緊程度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在于央行的貨幣政策,超儲率只是一個與流動性相關但沒有直接效用的指標。

猜你喜歡

何修毅:泡沫與國債對中國經濟的神奇“功效”

更多

2016-02-01 08:36:05
陳紹霞:從12年前國債市場雪崩看當前股災

陳紹霞:從12年前國債市場雪崩看當前股災

更多

2016-02-19 08:36:07

資產荒來襲 國債銷售受百姓熱捧

如今,大量資金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品——資產荒。在此情況下,國債的銷售受到老百姓的熱捧。更多

2016-04-12 11:09:03

西方國家或進入國債負利率新常態 帶有貨幣套利

在2011年8月5日美國國家評級下調,但美國國債不跌反漲,而德國2011年11月9日拍賣15 25億歐元至2018...更多

2016-05-19 1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