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井男童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其家屬承受著無比悲傷的失子之痛,還跪謝救援人員,經歷所謂的“醫鬧”后,趕快發聲澄清從來沒有要求賠償,同時懇請大家不要誤解,以求逝者安息活者安生,事后又向救援人員贈送感謝錦旗,當即有網友建議追究安全責任,問題是,誰是被告呢?想想這家人的不幸遭遇,心理莫名心酸。
墜井男童不幸身亡的系列新聞,引發了公眾對廢枯井的關注,據相關報道,在早之前,就已經有人墜井身亡的教訓,一樁樁血的教訓似乎沒有引起相關部門警醒。害死墜井男童的河北廢枯井誰來管?還有多少枯井?水利廳農業廳住建廳均稱管不了,逃避責任,相互推諉,治理主體遲遲不確定,廢枯井儼然成為奪命枯井,因廢枯井引發的安全隱患治理成了無頭公案。
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當地政府可出面牽頭治理,但制作井蓋或者回填廢枯井的經費不是一筆小數目,由誰來買單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難題。治理廢枯井顯然是一樁“賠本買賣”,而且還有誰治理誰擔責的巨大風險,難怪部門之間,上級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都在推諉,誰都不愿意攬事,讓枯井安全整治工作陷入了死循環。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早已經頒布了安全生產法,各項安全制度也相應得到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實行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安全監管力求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死角,安全監管如此嚴格,為什么針對廢枯井的安全監管和安全隱患治理還會出現真空呢?
單從廢枯井治理效益來看,加上蓋子不可能就帶來立竿見影的經濟效益,在這種情況下,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尤為重要,其實,給枯井加蓋子,扎實搞好安全,此舉是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一項名副其實的政績工程。正如救援墜井男童所投入的巨大代價,這筆開銷得制作多少個枯井蓋子?可悲的是,從來沒有單位這樣去算賬,更沒有單位在乎治理廢枯井的社會效益。
更可悲的是,面對問題就回避,遇見利益就爭搶,網友們對于相關單位的選擇性從政行為很失望很鄙視。有網友形象的諷刺說,如果廢枯井里有真金白銀,也許爭著攬活的不僅僅是水利廳農業廳住建廳,也許還有很多相關的廳局級單位。
時代呼喚善作為、敢擔當,在廢枯井治理遲遲無主體、無指望的情況下,不少網友心急火燎,呼吁發動民間力量,籌集善款,量力而行,制作井蓋,逐步消除安全隱患。我們的網友真是為人民為國家操啐了心,但又有網友說這是瞎操心,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嬉笑怒罵之間,我們的相關黨員干部作何感想?(黃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