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培訓,提素質。一是日常培訓。由財經所各包村、社區代理會計在村、社區報帳員交帳時,對財務人員進行業務知識現場指導。二是集中培訓。每季度組織一次培訓會,主要學習中央八項規定、《湖北省“三資”管理辦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十嚴禁”“十不準”規定》、《漢川市違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定行為責任追究實施細則》等文件精神,不斷提升財務人員業務素質,自覺增強堅守廉政防線和黨紀國法紅線意識。三是上門培訓。對理財意識淡薄、財務收支行為規范欠缺的村(社區),由財經所牽頭,會同辦事處駐村(社區)干部一起到村(社區),針對問題抓培訓整改。
二、抓管理,嚴制度。一是嚴格把握“兩條”原則。(1)杜絕村(社區)亂收費行為。(2)堅決執行村(社區)“零”招待規定。二是嚴格非正規條據管理。(1)完善白條入帳管理。根據省“三資”管理辦法要求,對村(社區)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發生的零星支出金額在1000元(含1000元)以下的小額支出使用統一印制規范的小額支付單。(2)規范支出行為依據。在大額白條支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資產、資源、租賃發包與相關村民福利支出等方面,做到有相關村(社區)兩委、群眾代表會議紀要,簽定相關合同或協議書,確保解決問題有據可依,資金撥付有據可查。(3)嚴格報賬票據審核。對各類項目工程報賬票據嚴格審核,一律要求使用合規的稅務發票。三是嚴格落實民主監督。(1)積極推行“陽光村務”。利用村(社區)公開欄,每年將“三資”運營情況和各項財務收支總體情況公開二次(半年、全年),接受全體村民監督。(2)強化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嚴格執行“聯審制”,每月末由村(社區)書記、主任與監督委員會成員一起對每張報銷條據進行現場審核,每張支出條據上除了按正常程序簽批,還要加蓋監督委員已審印章后,方可到財經所代理會計處報賬。(3)推進“四議兩公開”制度。對村(社區)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等事項積極推行“四議兩公開”制度,通過推行“四議兩公開”舉措,獲得不錯的群眾口碑,使項目工程取得較好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三、抓控管,促規范。一是嚴格資金賬戶監管。為規范現金管理,要求各村(社區)統一在漢川農商銀行城關支行設立資金賬戶,此賬戶是各村(社區)與財經所辦理業務的唯一賬戶,嚴禁村(社區)多頭開戶行為。二是嚴控資金支付監管。對涉農補貼資金及土地征用補償費等涉及個人款項一律實行“一本通”直達農戶,堅決杜絕現金發放各類惠農補貼資金的行為。三是嚴格資金收入監管。對村(社區)收取的資產、資源承包費、租賃費必須由村(社區)報帳員及時、足額繳入財政專戶,并到財經所開據“資產、資源承包租賃專用收據”,嚴禁坐支行為,促進規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