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山楂,自制糖葫蘆,品山楂酒,吃山楂窩窩……走進清河縣的“山楂旅游小鎮”,不僅可欣賞美景,還能來一次舌尖上的旅行。
山楂熟了,遠方的客人來了。近日,清河萬畝山楂進入收獲期,吸引了石家莊、衡水、邢臺、夏津、聊城等周邊地區近10萬名市民前來觀光旅游,“山楂旅游小鎮”已成為附近有名的旅游景區。在清河馬屯山楂觀光園內,紅彤彤的山楂掛滿枝頭,一串串,一枝枝,紅綠相間煞是好看,游客們摘著山楂果,嘗著山楂糕、山楂酒等山楂美食,或將剛剛摘下的山楂果做成一串紅紅的糖葫蘆,咬上一口,酸在臉上,甜在心里;或拿起相機,在赤果如霞的山楂樹下拍照留念,歡歌笑語蕩漾開來……
“這些山楂林春天賞花,夏天避暑,秋天采摘,冬季踏雪……利用好了,可真是馬屯老百姓的搖錢樹呀!”望著一望無際的山楂林,馬屯山楂合作社的高俊英別提有多高興了。她一邊忙著裝修農家樂飯店,承接山楂采摘節期間游客的餐飲;一邊準備各種山楂特產,供游客們購買。
據了解,清河縣馬屯地處黃河故道,土地沙化,氣候干燥,很適宜山楂樹的生長。這里的山楂個大皮薄,口感綿軟,酸甜適中,很受市場歡迎,產品銷往東北及山東、山西、江蘇等地的20多個城市。如今,馬屯山楂種植面積達2萬余畝,年產7.5萬噸,年收入1.5億元,成為平原地區規模最大的山楂種植區,被國家農業部評為“中國山楂之鄉”“無公害山楂種植基地”。
近年來,清河縣通過加強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山楂旅游小鎮”,實現了生態建設的“美”和農民生活的“富”,農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有底氣。2014年該縣依托2萬畝山楂林,對馬屯一帶的7個村莊進行連片開發,聘請在風景園林設計方面享有盛譽的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村莊布局和景觀進行一體化規劃設計,既展現了整體風格的統一,又顯示出了“一村一特色”的個性美。生機盎然的萬畝山楂林,古色古香的新民居,吸引著周邊縣市區的人們紛紛前來觀賞游玩。借著良好的生態環境,自去年開始該縣辦起了鄉村旅游,馬屯山楂的風景也賣出了錢,當地百姓紛紛建起農家樂飯店,山楂領養基地、山楂攝影拍攝基地、山楂采摘基地……借助山楂樹,百姓吃上了“旅游飯”。
據悉,每年的4月份和9月份,該縣都要舉辦以山楂花和山楂果為主題的鄉旅游節,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為當地百姓增加收入上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