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人才政策層出不窮,人才投入節節拔高,人才爭奪戰也極為激烈。富陽區委緊扣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適時而動,順勢而為,出臺《關于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及團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若干意見》及4個配套文件,簡稱“人才新政25條”。聚焦現代產業領軍人才,在精準引才、政策創新上持續發力,改變了比優惠、比投入、比數量的傳統做法,把政策重心放在比效益、比機制、比服務上,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高精尖緊缺人才集聚新路。目前,該區共集聚國家“千人計劃”10名、省“千人計劃”11名、杭州市“521計劃”2名,為該區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精準聚焦 招引海內外“金鳳凰”
海善制藥是富陽一家中藥炮制機械研究與生產企業,在中藥炮制及設備產學研三個方面處于國內外領先地位,由該公司起草制定的標準占整個中藥機械行業標準的50%之多。
“海善制藥的成功離不開我們的核心技術,更離不開富陽區政府的政策支持。”公司創始人、國家級重點學科中藥學科帶頭人蔡寶昌教授如是說。
蔡寶昌口中的政策幫助,指的就是富陽區的“5110”計劃資助。該計劃最早制定于2011年,是該區引進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代表性文件,明確海外高層次人才來富陽創業最高可給予600萬元的項目資助、500萬元的貸款貼息、500平方米的免租用房,對特別突出的項目,實行“一事一議,上不封頂”的政策;對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省“千人計劃”、杭州市“521”計劃人選的,給予最高100萬元的安家補助。
蔡寶昌的項目就是該政策出臺后評審的首批資助項目,其隨后創辦的海善制藥經過近5年的穩步發展,已于今年5月份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成為中藥炮制設備行業的新三板第一股。
與海善制藥一樣,一大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在優惠政策的招引下來到富陽,幫助該區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在此基礎上,新出臺的“人才新政25條”,對“5110”計劃政策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完善:將政策范圍放寬至面向國內碩士及以上學歷的高層次人才,并給予國內外人才項目同等資助待遇;提高房租補貼標準至實際房租價格的70%,并將補助方式改為3年內全額補助;對產業化項目可給予最高400萬元的政府投資扶持;并創新提出“特別優秀的、經濟效益明顯的新增項目,可申請二次項目評審資助”等內容,支持人才(團隊)持續研發創新項目產品,力爭將政策“紅利”釋放最大化。截至今年6月底,富陽共累計評審資助“5110”計劃項目34個,資助金額8100余萬元,資助項目總投資達2.5億元。
搭臺助力 成就創新創業夢想
7月5日,來自歐美精英創業家協會的17名高層次人才來到富陽進行了項目路演及“資智”對接,他們帶來的“城市垃圾氣化發電”等20個項目吸引了當地眾多高新技術企業前來洽談合作。
這樣的招才引智活動,今年富陽已經舉辦了3次,除了歐美精英創業家協會,該區還邀請了西班牙專家組織、意大利咨詢公司、中法聯合會等中介組織機構近40人來富陽考察創新創業環境。
近年來,富陽積極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市場化引才機制,激發社會組織招才引智熱情。自2013年起,該區先后在美國、德國等地建立了5個海外人才工作站,成功打開了北美與歐洲大陸的“海歸”市場,常態化發布海外人才項目與區內企業需求信息,適時組織小規模的引才洽談活動,逐步構建起全球化引才網絡。建站合作以來,工作站共為富陽推薦人才項目近100個。
此次新出臺的“人才新政25條”在平臺載體建設方面,更加注重政府與市場的互動:進一步提高了中介機構在人才及人才團隊招引工作中的獎勵標準(最高50萬元),明確企業在科研平臺合作建設(最高100萬元)、社會資本在眾創孵化平臺搭建(最高50萬元)等方面的獎勵內容,在人才工作過程中貫穿市場導向、發揮市場作用。
在拓寬引才渠道的同時,該區先后建成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浙江省級留學人員創業園、杭州市級大學生創業園、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批高層次創新創業平臺,科職院眾創空間、創客俱樂部及“創業夢工場”、與浙工大校地合作的“工創谷”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也已建設完成,為富陽人才創造廣闊的事業發展空間。
因材施策 構建“特支人才”服務保障體系
“我們公司今年新招了一批技術骨干,個個都是解決我們技術難題的高手,但他們既不是‘海歸’,也沒有高學歷,夠不上高層次人才評定的一系列待遇條件,這個問題還需要你們政府多關心啊!”在今年初開展的走企訪才活動中,該區永盛儀表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張永亮的話語講出了不少本地企業家的心聲。
近幾年,針對高技能人才緊缺,富陽連續出臺《新世紀“135”中青年人才培養計劃》《關于全面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促進技能人才培養與引進的政策文件,每年投入300余萬元,推進高技能人才培訓,深化校企合作培養等。截至目前,該區高技能人才已突破3萬余人。
人才隊伍得到了顯著壯大,相應的發展保障就變成了新的問題,給予地方特色人才發展充分的保障逐漸成為了富陽區政府人才工作新的“發力點”。在“人才新政25條”中,富陽創新設立了“富春特支人才”體系,將富陽產業發展急需、社會貢獻較大、現行人才目錄難以界定的“偏才”“專才”等地方特色人才納入其中,認定標準不用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的“三唯”評價方式,而是圍繞年度薪金、社會認可等一系列更接“地氣”的內容來制定。
評定入選的“特支人才”可享受一系列“私人訂制”式的服務內容:住房保障方面,最高可獲得15萬元的購房補助或1000元/月的租房補貼;子女就學方面,其子女可統籌安排到富陽城區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或幼兒園就讀;醫療服務方面,可按計劃優先免費享受區組織的健康體檢活動等。通過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保障體系,為企業引才留才、為人才成長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到2020年引進培養緊缺急需的產業人才1500人以上,基本滿足‘信息產業、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電商物流、特色金融’五大新興產業,以及‘綠色造紙、金屬材料、文化創意、健康休閑、都市農業’五大優勢產業領域的人才需要……”如今,該區新制定的“十三五”人才發展規劃中已經明確了優勢產業緊缺人才的培養目標,配合一系列的創新舉措,地方技能人才必將為該區的轉型升級注入強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