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聯合工信部、公安部、網信辦正式對外發布了網絡借貸平臺新規——《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辦法》中對網貸內涵、監管、業務規則、風險控制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及規范。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當屬“銀行存管”作為合規平臺重要標志要求的提出。
《辦法》施行一個月后,在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中,網貸平臺是否實現了銀行資金存管,已經成為平臺是否符合監管要求的重要標志。
記者了解到,目前互聯網金融平臺共有4667家,這其中,實現銀行存管的平臺僅有47家,占比1%。銀行存管平臺數量為何如此之低?為搞清楚這一原因,記者特意采訪了日前與江西銀行達成資金銀行托管的京金所。
京金所CEO宋顯向記者表示:對于互聯網金融平臺而言,銀行存管存在著要求多、時間長,成本高,技術難度大,可掌控度低,且政策不確定等問題。一家互金平臺想要接入銀行存管,首先要接受來自銀行的“團隊、業務、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嚴密考察:平臺注冊資本、保證金、股東背景、經營時間等都是銀行考核平臺的標準,而能夠完全符合的平臺也是非常之少。好的平臺都在被銀行搶,不好的平臺銀行根本不敢做,這是一個很現實的情況。但是銀行為了自身的信譽以及風險最小化,不能輕易降低標準。正是因為銀行對申請存管平臺的高門檻讓無數平臺望而卻步。
回想當時京金所與江西銀行達成合作,宋顯表示也是經歷了重重考驗。江西銀行對于合作平臺要求極為嚴格,上到平臺的經營理念、運營狀況,下到平臺的運營團隊、服務產品,江西銀行都有明確的審核標準。京金所之所以能成功簽下江西銀行,與其A輪融資背景離不開,與其來自金融、監管、法律等背景的團隊離不開,更加與其堅守信息中介服務的本質也離不開。
作為一家立足信息中介機構的互金平臺,京金所成立至今平臺已安全運營長達657天,累計服務投資人突破8萬人,線上累計交易量更是達到10億元。良好的運營業績與經營理念是江西銀行選擇信賴京金所的根本原因。
至于銀行存管為何成為規范運營平臺的“標配”,宋顯表示,銀行存管可以有效遏制互金行業的道德風險。銀行存管是為了確保用戶資金的進出有據可查,防止用戶資金沉淀在平臺,引發不必要的風險,簡言之,最直接的作用是使假標、旁氏、詐騙、跑路等行業亂象得到有效控制,讓不法平臺的伎倆無處可施。此外,銀行存管也有助于清晰隔離用戶資金風險。平臺自有資金與用戶資金實現完全隔離,由銀行負責監控所有用戶的交易資金。
銀行存管如此重要,互金平臺該如何做才能爭得一席銀行存管之位呢?記者也專門咨詢了宋顯。對于同行其他互金平臺的銀行存管建議,宋顯表示,只要平臺堅守信息中介機構的定位,穩扎穩打,以投資人利益為服務核心,通過銀行審核,實現資金銀行存管定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