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公布的8月份信貸與社會融資數據顯示,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9487億元,較7月份出現明顯回升;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47萬億元,也較7月份出現明顯反彈。8月末,廣義貨幣(M2)增速11.4%,比上月末高1.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增速25.3%,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M1與M2增速差結束了此前6個月連續擴大的態勢。
房貸表現依然較好
8月份貸款數據整體規模較7月份明顯反彈。其中,房貸表現仍好,企業中長期貸款較為疲弱。具體來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75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46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286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120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172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80億元。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房貸占比依然最高,且攀升至年內第二高位5286億元,反映了前期地產銷售火爆對房貸的拉動作用;企業中長期貸款減少80億元,反映企業對貸款需求萎靡或壞賬風險阻礙銀行放貸。
“今年,人民幣新增貸款主要靠房地產和基建需求拉動。”華泰證券分析師李超表示,居民按揭貸款本年走勢一向比較穩定,基建貸款變動主要體現在企業中長期貸款中。企業中長期貸款大體規律是在年初集中投放然后逐漸震蕩下行。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認為,8月份地方債務置換規模較大,也明顯影響了企業信貸數據,需要結合其他數據來考察觀察企業融資需求。
劉東亮表示,如果從企業部門中長期總體融資規模來看,8月份“表內中長期貸款+企業債券融資+股票融資+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合計6469億元,與7月份的6800億元相差不大,且與往年同期相比并不低。因此,不能單純通過信貸數據得出企業融資需求劇烈萎縮的結論。
M1和M2增速差收窄
8月份M2增速比7月份明顯反彈,除了信貸總體規模明顯反彈這一因素外,也受到了基數效應的影響。
李超分析,去年二季度和三季度股市波動較大,使當時M2的基數大幅抬高,導致近幾個月M2同比數據有些“失真”,隨著基數效應的逐漸消化,M2將會迎來小幅觸底反彈。
M1增速仍保持較高水平,但并未繼續攀升。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導致企業活期存款增加的因素仍然較多,包括企業交易和預防性動機下資金活期化、低利率背景下持有短期資金機會成本較低、樓市高溫促進居民定期存款向企業活期轉移等。隨后數月里,M1增速受到的同比高基數效應將越發明顯,M1增速逐漸回落的可能性較大,而M2增速很大程度上會小幅反彈。
社融反彈幅度較大
8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明顯反彈。其中,未貼現票據降幅明顯收窄至377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出現回升,增加3306億元,同比多出185億元。
連平認為,8月份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小幅負增長,因而對于單月社融新增數據的拖累也大幅削弱。然而,當剔除“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這一擾動因素后,各類社會融資并未出現較為突出的變化,企業債和非金融企業股權融資隨著市場趨于平穩也呈現出相對平穩增長態勢。
李超認為,在人民幣貸款增速有限的情況下,未貼現票據成了影響社會融資規模的最大變量。自從監管部門加強票據監管以來,票據的供給一直維持著負增長,但8月份票據貼現利率沒有繼續下滑,基本保持穩定盤整走勢,這說明8月份的票據供給較之前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