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試點成效好,今年加大力度推。
日前,市財政局向永川、黔江等11個區縣撥付1600萬元資金,補助支持在更大范圍實施農產品收益保險試點。
自然災害、市場風險兩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農業和農民,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價格波動的市場風險有目共睹,給不少農戶帶來切膚之痛,農業保險急需從保生產擴展到保收入。
去年7月,重慶創新推出農產品收益保險,其基本原理是:通過購買該農產品價格險,減少或者平抑由于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對生產帶來的沖擊。
重慶農產品收益保險按先試點、后推開的慣例展開。去年在永川、黔江等7個區縣試點,農戶繳費465萬元,市和區縣財政補助1411萬元,為1.5萬畝水稻、20萬頭生豬、1.2萬畝蔬菜提供3.6億元收益保障,每畝蔬菜、水稻和每頭生豬分別得到1500元—1800元、1380元、1300元—1400元收益保障,有效轉移了農戶從事種養殖的市場風險。
試點結果符合預期,一舉三效:農民樂于投保,并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受益;政府的財政資金杠桿作用發揮明顯,幫助農戶化解了風險、減少了損失,穩定了農業生產;政府支持保險機構創新產品、拓展市場,推動了保險市場的發展。
今年,重慶決定增加品種,由3種增至4種,具體包括生豬、水稻、蔬菜、柑橘;擴大范圍,試點區縣由7個擴至11個,具體包括永川、黔江、榮昌、武隆、忠縣、南川、墊江、涪陵、潼南、開縣、云陽;提高數量,育肥豬、水稻等參保計劃較上年增幅較大,其中生豬參保增長27.5%、水稻參保增長206%。保費投保企業負擔40%、投保農戶負擔30%,其余由市和區縣財政按6:4補貼。
下一步,市財政、農業、保險部門將在總結試點基礎上,不斷完善政策體系,不斷擴大試點范圍,提高保險的覆蓋面與受益面。連同深入實施中央農業保險政策,“以獎代補”支持區縣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全方位為農業和農民撐起“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