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3年的拍拍貸火起來之后,人們不再把錢都存進銀行里,而是放在網絡上進行投資,獲取收益。但從2015年開始,不斷有問題平臺爆出,監管部門強勢出場,p2p行業進入整治風暴。
根據2016上半年網貸行業盤點來看,問題平臺高達49%,比2015上半年新增59%,同時有超過100萬的投資人“踩雷”, 涉及貸款余額約為14.4億元,整體呈下降趨勢。
小編看到有超過100萬的投資人被騙的時候,內心是崩潰的。
雖然監管部門整治嚴密,但不免有一些漏網之魚或新的問題平臺破土而出,為了讓更多投資人不再“踩雷”,小編將整理幾大常見風險,讓你的資產得到保障。
一、線下理財冒充P2P
要說今年爆出最多的還是線下理財,由于P2P是只是第三方中介信息以及比銀行更低的門檻,深受投資者的喜愛。這下線下理財不干了,搖身一變成了所謂的“線上理財”,其實就是線下理財公司在線上換一個名字,繼續銷售理財產品。以高息為誘惑,吸引廣大投資者。騙夠了錢后紛紛跑路,P2P成為了“接盤俠”。
其實,線下理財和P2P有著本質的區別。
首先在信息披露方面,線下理財由于沒有監管方面的控制,信息不透明業務模式不清晰、資金去向不明確;P2P則與它完全相反,作為中介平臺,借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提供信息發布和交易實現的網絡平臺,把借、貸雙方對接起來實現各自的借貸需求。
其次在線下理財更喜歡將產品散播于老年群體,因為老年人普遍對金融的認知較低,而線下理財公司會招聘各種“能說會道之人”,他們為了有更高的提成,甚至用虛假的情報來誘騙老年人上當。而P2P面向的是年輕的群體,80、90后居多。對自己的資產更加的理智。
對此,小編要呼吁一下各位看官老爺,對自己的父母多上點心吧。我想,父母去投資的原因,也只是想為你多留出一份財富而已。
二、羊群心理
指追隨大眾的想法及行為,缺乏自己的個性和主見的投資狀態。
自己喜歡的明星代言了一個平臺,投!這個平臺是經過專家鑒定的,絕對沒問題,投!都不知道這個平臺是什么資質,就隨波逐流,沒有一點自己的主見,也不愿意去分析。導致最后平臺跑路了,那些所謂的“專家”也不吱聲了,你哭都沒地方去哭。
#一起召喚黃曉明來還錢#,可到最后還是血本無歸。
就比如黃曉明曾經代言過P2P的公司,結果出現問題后,一群人跑到他的微博下“刷屏”,還專門起了一個話題叫#一起召喚黃曉明來還錢#,所以,看平臺最重要是是看這個平臺的整體資質,信息度是否透明,有沒有風控團隊,逾期、壞賬行為是否存在等因素去檢查是否安全。
三、高息誘惑
看官老爺,你是否每次看到那些高收益、高利息的平臺垂延不已呢?但在這里,小編要提醒你高收益必定會有高風險,下面小編就來幫你算一筆。
假如投資人的收益率為17%,借款人的真實成本會高達30%左右。一般來說,借款人要付3%~4%的擔保費、3%~4%平臺中介費,還要取1%~5%的風險準備金給平臺。如果按照等額本息法還款,借款人的實際要支付的費用會更高。
很少有人能夠但付得起這么高額的利息,很多平臺都是放出虛假標的,抓住投資者愛錢的心理,從而進行非法集資。這樣的行為基本上一逮一個準,看那些與日增多的跑路平臺就知道了。
所以如果有如此高息的平臺,各位老爺還是遠觀就好,回頭真掉進坑里,想跳都跳不出來。
結語
以上就是非常常見的投資風險,稍有貪念就會陷入漩渦。如今的P2P行業雖然正在慢慢的穩定,但還是會有問題平臺潛伏在里面。投資者們需對自己負責,理智的去觀察平臺,多學習投資知識,才會避免“踩雷”和出錯,安心的享受自己的資產慢慢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