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定是本市科創中心六個重要承載區之一,而且是郊區唯一的一個。一年來,嘉定圍繞“打造自主創新產業化引領區、新興產業發展示范區和建設宜業宜居現代化科技城”的總目標,穩步推進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工作。“當前,嘉定建設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的各項工作已進入全面深化、全面落實的關鍵階段。重中之重是全力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努力把自主創新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轉化成品牌產品、轉化成企業利潤、轉化成地區綜合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嘉定區委書記馬春雷表示。
今年,嘉定區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重點工作也已排定,11項重點任務、共53項具體內容已經明確。根據相關規劃,到2020年,嘉定區的智能制造及機器人、高性能醫療設備、汽車智能化及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及物聯網四大產業發展集群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將達10%。
藍圖已經繪就,嘉定如何寫好“推進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這篇大文章?
從“科學衛星城”到“南翔小籠包”
科研院所集聚,為嘉定成為市郊唯一的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打下了堅實基礎。早在1958年,嘉定就被命名為“上海科學衛星城”,目前已經集聚起以中科院光機所、微系統所、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電動汽車研發中心等一大批國家級科研院所為主體的“十一所二中心二基地”,還有同濟大學、上海大學等7所科技型高校以及汽車風洞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嘉定還擁有一批業內領先的科研平臺,形成了一批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區域內國家級重點(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分別達到20家和4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達到60家和10家。其中,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占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比例分別高達33%和18%。
汽車、高性能醫療設備、光電子信息、精密器械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在嘉定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集聚發展態勢。
嘉定打造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的另一個亮點,在目前嘉定土地存量資源已達到“天花板”的情況下,通過調整,騰出產業發展新空間。總體來看,隨著嘉定新城的開發建設以及大孵化器等科技創新戰略的實施,全區可用于科技企業孵化、商務辦公的樓宇體量已達到600多萬平方米的規模,豐富的產業載體資源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另外,目前嘉定區在徐行鎮擁有約2平方公里的備用開發用地,在工業區擁有約1平方公里的新建土地,相較于上海城區,嘉定的土地利用成本較低,為產業化項目提供了豐富的發展空間。
“樂業”的同時,嘉定也致力于讓企業家、科研人員們“安居”——“建設現代化新型城市”被寫進嘉定區“十三五”規劃綱要,包括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資源投入等,都將是大手筆。如醫療方面,嘉定有二級甲等醫院3家,社區醫院數家,新引進的在建三甲醫院3家,建成后,就醫將更加方便。在文化休閑方面,嘉定現有雅昌藝術中心、陳家山公園、北水灣公園等文化休閑場所,未來將投入120億元建設郊野生態公園。按照區委書記馬春雷的說法,嘉定的城市發展方向是宜業宜居,既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又有完善的城市功能,做一個有皮有餡、有滋有味的“南翔小籠包”。
多渠道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到明年底,嘉定區力爭在集成電路及物聯網、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智能化、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智能制造及機器人等四大新興產業領域建設一批世界一流研發平臺,孵化一批國家級科研項目重大成果,突破一批自主創新核心技術,在全市率先形成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核心要素集聚能力、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能力、創新經濟持續發展能力、城市綜合服務配套能力,基本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的框架體系雛形,科技綜合實力始終保持全市前列,新興產業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
按照“穩中求進、進中求變、變中領先”的基調,嘉定三個產業轉型發展的基本方向非常明確:以汽車為主體的高端制造業,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體的高科技產業,有特色的生產性服務業和高品質的生活性服務業。
下階段,嘉定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將聚焦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速形成科技成果轉換“自循環”系統。大力發展企業主導、高校院所參與、市場化運營的技術創新轉移機構,促進供需雙方的有效對接;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區科技成果對接平臺,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另外,嘉定將聚焦創新人才高地建設,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發展氛圍。用活、用好各類產業基金,繼續圍繞四大產業集群,培育和發展各具特色的眾創空間。同時,嘉定將立足重大創新項目建設,推動四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繼續在重大創新項目上精準發力,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雄厚的研發力量,瞄準業界先進技術水平,推動嘉定創新能級提升。
未來,嘉定區將持續引進、新建一批創業服務機構,構建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吸引國內外創業者來嘉定創業,推動中小微創業企業快速發展。同時,嘉定將加大科研經費支持力度,支持高校院所開展前瞻技術研究,鼓勵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推動一批全球領先的原創成果涌現,并將發展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大力開展機制體制創新,探索新型產學研合作模式,推動一批先進科技成果在嘉定轉化和落地。
對人才大聲說出“我懂你”
人才是打造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的關鍵。據不完全統計,嘉定區內有11家科研院所,中高級科研人才超過2萬人。如何讓人才“來得了、待得住”?嘉定提供的不只是一張辦公桌。
幾年前,嘉定區經委就聯合院校專家、市里相關部門的處室負責人成立了汽車、金融等若干行業的“專家顧問團”,關注行業動態,研究行業方向。現在,隨著產業細分,嘉定區經委的“行業專家顧問團”演變成了更精細的若干專項研究小組,以求為企業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為讓人才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專注于創新研發,嘉定在工業園區建立了重大項目服務小組,專門負責幫助落戶企業辦理各類手續。對于重大產業項目,嘉定由牽頭的區領導定期進行實地調研,加強對所聯系街鎮項目的動態跟蹤和監督檢查,協調解決職能范圍內的問題和困難。在嘉定,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推進情況被納入了相關單位的年度績效考核和干部個人述職述廉等工作中。
在事業上留住人才的“腳”,還要在生活環境上留住人才的“心”。嘉定致力于圍繞人才的“四種人”做好服務:人才本人、人才的父母、人才的配偶、人才的子女。
對于創業者本人,嘉定區在全區推出了“嘉定精英人才服務卡”,提供包含創新創業、學習培訓、健康醫療、文體休閑、家政家居等7大類20個方面的服務內容。針對人才普遍關注的住房問題,嘉定搭建了購房、租房和人才公寓“三位一體”的全方位保障體系,為58名“千人計劃”專家及骨干團隊成員提供六折購房,為41名“千人計劃”專家發放購房補貼。
目前,嘉定區、鎮兩級財政每年投入人才經費總計在1.5億元左右,截至去年底,嘉定區人才總量達29.09萬人,年均增速7.8%;人才資本貢獻率達43.1%,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7.1%。近年來,嘉定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絕大多數是科技創新人才,其本人及團隊所帶來的填補國內空白或處于國際領先的創新創業項目,已申請獲得各種國際國內專利520多項,助推區域產業升級,有效激發了區域創新創業氛圍。
打造政院企“朋友圈”
在推進產學研合作過程中,嘉定一直在協調政府、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的步調,實現區域資源效益最大化。在扶持科技企業過程中,嘉定秉持“放水養魚”的理念。僅2015年一年,嘉定產學研對接項目多達540余項,其中140多項達成合作協議。2009年以來,嘉定累計扶持204個產學研合作項目,扶持資金達1380萬元,帶動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超20億元。
在嘉定,一批科研院所通過第三方平臺開起“淘寶”店,將技術服務打造成掛在網上的商品。科技中介牽翼網今年落戶嘉定后,已有10家區內企業在其網上成功下單。包括上海應用物理所、上海硅酸鹽所在內,已有20家在嘉定的科研機構在牽翼網上提供技術服務。
嘉定正努力圍繞知識產權價值鏈,打造一個集知識產權培訓、代理、保護、應用、轉移及交易的科技服務產業“立方體”。“君粵”是一家知識產權代理公司,入駐嘉定后已與區內30家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在科研院所眾多的菊園新區,下半年將有至少8家科技服務企業落戶。一個專為科創企業服務的“朋友圈”正在嘉定形成。
今年年初,上海電動汽車大數據應用產業聯盟、質子治療產業創新聯盟、晶體硅異質結太陽電池全產業鏈合作創新聯盟宣布成立,加上之前成立的“超越摩爾”、醫學影像診療設備、新能源汽車、物聯網、汽車設計等創新聯盟,嘉定已聚集20個區級創新聯盟和7個市級產業技術戰略聯盟。
如今,已有300多家企業和27家高校科研院所加入創新聯盟,聯盟擁有讓實驗成果進入市場的能力,不僅可以解決企業遇到的技術難題,還能共同突破行業面臨的共性問題。
創新聯盟在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同時,還兼備了孵化器的功能。“超越摩爾”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吸引了“中芯國際”、“矽睿科技”、上海硅酸鹽所等23家單位加盟。作為聯盟主體單位,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正在建設8英寸MEMS中試線,專注于新工藝、新材料及新器件的開發與整合。
不斷提高“紙變錢”的轉化力
提高科研論文、研究成果從“紙”變“錢”的能力和水平,是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的重點之一。
嘉定區始終重視強化產學研用無縫對接,努力構建專項規劃引導、院所創新突破、企業轉化應用、特色園區承載、產業基金支撐、創新人才驅動、政府精準服務的科技創新工作閉環。在嘉定,每年都有許多優秀產學研合作案例涌現去年,嘉定還出臺了《關于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團隊)服務嘉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引導和促進區域內的企業與駐區高校院所聯合開展項目研發、技術攻關等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將實驗室、大型儀器設施等拿出來向本區企業開放,提供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測試、中試和設施共享等服務。至今年2月底,駐區高校、科研院所各類研發平臺共計106個,可開放的公共服務平臺69個,分別比2014年底增加了14個和21個。
今年,嘉定區繼續把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升級緊密結合,已啟動首批40個、總投資近170億元的重大科技創新產業項目。新興產業發展載體建設有序推進。新能源汽車、智能傳感器、互聯網金融、高端醫療器械等4個“四新”經濟產業創新基地已經成為全市首批試點,確立了菊園“3D”科創核心功能區、安亭同濟科技園、國際汽車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技術聯合創新中心”、江橋北虹橋創業城等一批特色項目。
另外,嘉定注重促進科技創新資源共享,駐區高校、科研院所106個研發平臺已經向社會開放69個。通過促進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開展項目研發和技術攻關、舉辦嘉定科博會等手段,促進科技成果供需雙方有效對接,2015年全年,駐區企業同高校、科研院所共對接項目542項,達成合作協議140余項,同比去年增長10%。
如今,一批“大腕”級科創項目已經入駐嘉定,其中包括首臺國產質子治療示范裝置、國家肝癌科學中心、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TMSR)專項、大容量鈉硫儲能電池項目等。嘉定區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嘉定將圍繞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領域,努力打造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新產品生產、市場營銷、信息反饋的創新鏈條,打造自主創新產業化引領區、新興產業發展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