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鄉鎮基層勞動保障平臺的作用,將職業介紹、技能培訓、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就業認定等工作下移至鄉鎮,積極運用就業信息網、公共就業微信,全面搜集和發布就業信息,實現就業信息“一點登錄、多點查詢、資源共享”。目前,就業網發布招聘信息366條,提供就業崗位1092個;每月定期到鄉鎮開展“下鄉三送”、“就業趕大集”等活動,促進求職招工由“雙難”向“雙贏”轉變,年初以來舉辦各類招聘活動3場次,服務企業34家。
二是完善創業載體。創業孵化園采取“零門檻”入駐,為創業實體提供政策咨詢、技能培訓、創業貸款擔保、工商登記、求職招聘等“一條龍”服務,積極為入駐創業實體提供資金支持,開通創業擔保貸款“綠色通道”,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縮短時限。今年計劃為500人發放創業貸款擔保250萬元,預計帶動就業1800人。
三是完善并落實各項就業優惠政策。全面梳理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編印《就業創業文件匯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業創業政策指南》等宣傳資料,開展集中宣傳日活動,采取創業政策宣講進企業、進商場、進鄉鎮街道,累計發放宣傳資料1.4萬份,為368人提供就業創業政策咨詢;2016年在精準調研的基礎上發放公益性崗位開發補貼、扶持公共就業服務補貼1500萬元,幫助失地農民和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自主創業就業達150人。
四是做實技能培訓。根據市場需求和群眾意愿,針對不同培訓對象,圍繞種植、養殖、電焊工、物業家政等品牌專業,開展技能培訓進企業、進村居活動,將免費就業創業培訓辦在車間廠房,搬進村居大院。截止目前開展各類創業培訓班10期,免費培訓各類人員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