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宏觀經濟論壇團隊17日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月度數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認為,今年一季度我國各項宏觀經濟指標明顯改善,但經濟下行風險依然很大。主要價格指標回暖,經濟景氣指數回到擴張區域,但由于需求力量的支撐不足,經濟尚未擺脫通貨緊縮風險。
復蘇跡象尚未全面出現
報告指出,一季度宏觀經濟運行態勢良好,為守住6.5%的年度目標奠定了基礎。第三產業增加值相對更快的增速也推動了產業結構的進一步改善,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6.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個百分點。但必須注意到,6.7%的增速也創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來的新低,增長速度下行的趨勢并未逆轉,總體經濟依然處于緩慢的探底期,經濟復蘇的跡象尚未全面出現。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認為,當前有三個力量支持經濟走勢的小周期回升:房地產、補庫存和貨幣超發。其中針對貨幣超發問題,如果主要是結構問題,不進入實體就不會引發嚴重通脹,但卻會引發嚴重資產價格泡沫。
東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銀國宏表示,一季度數據從結構分析仍有擔憂之處。從短期看,是房地產價格上漲問題,很長時間貨幣政策調控中的瓶頸因素就是房地產價格。同時,房地產價格上漲對以租房為基礎的實體經濟運行帶來很大壓力,特別是消費型服務業。從長期看,仍有四個矛盾需在政策調整和經濟變化中解決:一是產能過剩和杠桿居高的矛盾;二是財政收入增長下降過大和隨后政府投資力度以及補貼力度之間的矛盾;三是人民幣國際化和經濟下行壓力不能兼顧的矛盾;四是貨幣政策寬松和資產價格處于高位的矛盾。
從短期高頻數據看,目前也存在諸多問題應給予關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一是需關注民間投資大幅放緩;二是需關注傳統行業,采掘業等傳統制造業;三是需關注特殊地區和特殊群體,比如東北地區、大學生就業等。
應多出臺長效改革措施
報告提出,當下經濟下行的風險依然很大。一是GDP增長雖成功守住了年度目標,但GDP增長的結構基礎不穩定、需求力量不足;二是主要價格指標回暖,經濟景氣指數回到擴張區域,但由于需求力量的支撐不足,經濟尚未擺脫通貨緊縮風險;三是外匯儲備止跌回升、人民幣幣值趨穩,但是外匯儲備持續下降和人民幣貶值的風險依然存在;四是貨幣和融資環境寬松,但是在未來一段時期可能出現貨幣環境寬松和融資環境緊張的狀況。
報告建議,以基礎設施和社會安全網絡為切入點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在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的同時避免融資條件的背道而馳;切實提高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能力,防范國際收支風險與國內債務風險以及房地產風險的相互疊加。
銀國宏建議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國企改革;二是要把股權市場搞大搞活,目前再用債權債務關系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已沒有空間,但股權改革回旋余地卻很大,并且做股權投資的人其風險意識遠超債券投資。
“中國需要多出一些見效長遠的改革,”任澤平認為,改革的核心就是減稅、放松管制和產權改革。融資平臺的債和P2P,其實都是資源配置效率下降。應該把資金和資源配置到有效地方,提高整個資金和資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