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十二五”期間,葫蘆島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不斷夯實經濟基礎的同時,始終堅持把可持續發展理念放在首位,全市人民賴以生存的家園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6.2%,城市綠化覆蓋率41.9%,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達到85%以上,重點工業企業污水達標排放率10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項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十二五”控制指標……“十二五”的建設成果為“十三五”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后五年,是葫蘆島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秉承“綠色”發展理念,葫蘆島市提出:全面建設美麗葫蘆島。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任務已確定,那么,全面建設美麗葫蘆島,葫蘆島市將如何發力?葫蘆島市直相關部門、縣(市)區、企業、專家給出了深入解讀。
持續抓好治理 補生態欠賬
審視人類文明演進歷史,“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例子比比皆是,給人以深刻啟示。
葫蘆島市把生態立市確定為今后五年的發展戰略之一,將深入實施青山、碧水、藍天、沃土四大生態工程,治山、治水、治理空氣污染、治理水土流失,確保破損山體和尾礦的生態逐步恢復,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近岸海域水質符合國家標準,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合格率和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重,鞏固城市發展的生態基礎。
近年來,“霧霾”成了新聞熱詞。全面推進治氣治霾,成為“十三五”期間提升空氣質量的重要任務。葫蘆島市提出,從多個層面治氣治霾,加強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快推進集中供熱、“煤改氣”工程建設。在化工、機械制造、制藥等產業集聚區,通過集中建設熱電聯產機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鍋爐。
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加強城市交通管理。優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規劃,推廣智能交通管理,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強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嚴格執行環境準入,推廣清潔能源利用。
市環保局局長劉景林表示,“十三五”期間,葫蘆島市不僅要大力治氣治霾,還要治水。確保飲水安全,消滅城區黑臭水體。
要治理,首先要排查,做到治理有的放矢。“十三五”期間,相關部門將組織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全面排查飲用水源保護區、準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及準保護區上游20公里范圍內及河流兩側1000米范圍內的污染源。加強對可能影響飲水安全的制藥、化工、礦山尾礦庫等重點行業、重點污染源的監督管理,建立風險名錄,做到一源一檔,從源頭控制隱患。加強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城鄉生活污染的治理。
葫蘆島市城區有三條內河,長期受污染所困。建市以來,葫蘆島市投入大量財力對污染進行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種種原因,部分河段的污染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十三五”期間,葫蘆島市將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除、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制定實施具體實用的深度治理方案。2020年底前,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
治水,不僅局限于城市,還有農村、海域。到2020年,全市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左右。“十三五”期間建設排海管線二期工程,對入海河流茨山河進行綜合治理,建設五里河城區段汞污染防治工程,建成后將減少入海污染物排放,對改善近岸海域的環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到2020年,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試點體系初步建立,建設城市生化垃圾無害化處理場項目,中心城區餐廚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率達到9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到85%。
抓好提升促綠色發展
談到全面建設美麗葫蘆島,實施生態立市戰略,龍港區區長王連民認為,讓百姓出門可見林、推窗可觀景,留住綠水青山,系牢鄉土鄉情,人人共享綠色,人人共享幸福,讓綠色生活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城市形象的發力點,就必須不斷抓好提升,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促綠色發展。一方面我們要堅決執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著力補齊生態環境保護這一短板;另一方面,繼續鞏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成果,確保森林覆蓋率以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遞增,努力實現道路林陰化、農田林網化、鄉村林果化、城市森林化的城鄉綠化格局,讓生態環境更加優美。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必須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發展理念,走出“微笑曲線”的低端,確保發展不會走上彎路、岔路。為此,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提倡綠色生產方式和綠色消費方式,建設生態城區、生態社區、生態企業和美麗鄉村。龍港區作為葫蘆島市的中心城區,工業企業眾多。“十三五”期間,龍港區將繼續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在不斷加大傳統支柱產業技術設備改造升級的同時,尤其注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通過調整經濟結構,積極引導社會各方面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自覺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全面建設美麗葫蘆島,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十三五”期間,如何保護環境、實現和諧發展?
劉景林認為,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尊重自然格局,依托葫蘆島市山水脈絡、氣象條件,合理布局城鎮各類空間,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保護自然景觀,提倡城鎮形態多樣性,保持特色風貌。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和低碳、便捷的交通體系,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提高供排水、防澇、雨水收集利用、供熱、供氣、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縣城和重點鎮都要積極提升污水、垃圾處理能力,提高建設、運行、管理水平。將葫蘆島市劃分為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優化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并制定不同的區域發展環境政策,作為引導和協調葫蘆島市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基礎框架。要通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加強海洋資源科學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實實在在的舉措,使葫蘆島市生態文明建設在“十三五”期間再上一個臺階。
持續抓好產業 建生態經濟
全面建設美麗葫蘆島,還要抓好產業,建生態經濟。市林業局林業產業管理站站長于德復認為,建生態經濟,特別應注重發展林業經濟,推進青山綠水由單純的“原生態”向“美麗產業”的轉型。發展林業經濟,葫蘆島市兼具自然優勢、產業優勢。建市20多年來,從國家到地方對林業的投入逐年增加,葫蘆島市的林業也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并推動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特別是近年來,葫蘆島市積極推動“一縣一業”的發展戰略,一批經濟林產業發展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農民發家致富的“搖錢樹”。
葫蘆島市的林業經濟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地區的資源優勢要轉化成為經濟發展的優勢,葫蘆島市還存在短板。一是高標準的示范園數量少,多數林業產業還停留在粗放管理上,技術服務、信息服務跟不上;二是產業鏈短,目前還主要以初級產品為主,深加工環節欠缺,導致產值低、抗市場風險能力差。“十三五”期間,葫蘆島市將逐步建立起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參與機制,培育林業企業,發展林業經濟、林下經濟和林產品深加工產業,補齊短板,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就“十三五”期間,葫蘆島市如何布局綠色產業發展,劉景林說,葫蘆島市將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多渠道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形成新的支柱產業。加快核電、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新材料開發利用,推進生物質發電、生物質能源、沼氣、地熱、淺層地溫能、海洋能等應用,發展分布式能源,建設智能電網,完善運行管理體系。發展有機農業、生態農業,以及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等林產業。
到2020年,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 37.5%,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4.3%,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全面建設美麗葫蘆島的藍圖已經繪就,綠色發展的腳步正堅定邁進。我們期待,沐浴在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的陽光下,明天的全面小康生活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