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手車落網記
每年的3·15央視晚會,都會有一些汽車企業涉及到產品、服務問題,導致消費者受騙上當而被點名。今年的主角,輪到了二手車電商。
2015年是二手車電商的集中爆發年。
在互聯網科技的引導下,一些富有冒險精神的創業人士,千方百計地把互聯網技術嫁接到新車銷售與二手置換領域,在這個千億級,甚至萬億級市場尚未成熟之前,占據領軍者地位。汽車電商前景被廣泛看好,資本與汽車電商頻頻上演“生死戀”。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針對二手車電商的投融資超過20起,超過7成的項目融資規模超過1000萬美元。有人高調入場,必有人默默死去。在過去不足一年時間里,有15家二手車電商網站關閉,或者處于即將關閉狀態。
據統計,這15家企業中在2015年大多都沒有獲得過融資。有人說,在二手車行業,錢是最不值錢的,因為其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產業。沒有足夠的資金成本是根本玩不轉的。所以沒有獲得融資的企業倒下也是情理之中。
而處于風口浪尖上的電商平臺傳聞不斷。上個月,關于二手車電商平臺數據造假的傳聞不斷,瓜子二手車、人人車都是被質疑數據“注水”。數據造假,也成為了二手電商身上揮之不去的陰影。及至3·15前后,誠信缺失、缺乏專業認證等硬傷的相繼暴露,更導致正步入正軌的二手車行業,重新引來人們的質疑眼光。
實際上,從幾年前的方興未艾,到近兩年成為一股熱潮席卷而至,甚至吸引了資本大鱷投身其中,再籠罩在陰影之中,二手車電商的模式,已經形成了汽車及至互聯網產業中的奇觀。盡管各界依然看好二手車這個萬億市場的發展空間,但即便在強大廣告助推下,全年成交量沒有突破1000萬輛仍低于業界預期,這也給行業打了一針鎮靜劑。
然而,這是必然的。從3·15晚會曝光的車易拍賺差價,到有消費者投訴的網上買到疑似水浸車、電商缺乏專業檢測人員與設備等,都先后證明了二手車電商平臺現存的各種漏洞。核心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光靠燒錢也是枉然。
不過,不少業內人士卻沒有想像中悲觀。他們覺得,短期內,無可避免會對二手車行業會帶來一定的陣痛,但長痛不如短痛,個中痼疾也到了直接面對的時候。可以說,二手車電商“落網”之際,將迎來行業真正意義上的新生。□ 梁羅喆
策劃:張澤彤
執行:南都記者梁羅喆 張潔瑤 林輝瑩
制圖:劉寅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