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李寧認為,所謂市場規律,首先就是要運用稅收、金融等手段,特別是要運用個人所得稅、房地產有關稅收等杠桿來調控市場,調節購房者的消費需求。比如降低房地產市場流轉環節稅負,降低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等,以引導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商主動降價,讓有資金的農民工等群體按照自身的資金實力來購房。
資料圖片
近期,地方兩會相繼召開,最引人注目的房地產去庫存問題,被許多省市列入議事日程,進行了專項討論,很多地區更是拿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1月29日《證券日報》)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底,我國商品住房總庫存預計達到39.96億平方米。其中現房庫存約4.26億平方米,去化周期23個月;期房庫存約35.7億平方米,需要4.5年來消化。這是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庫存的基本情況。但是我國人口分布不均、城鎮化水平不同等特點,決定了我國房地產市場庫存不均衡,呈現出中大城市庫存較少、需求旺盛,中西部和市縣城市庫存較多、難以消化等特點。
那么,如何去房地產庫存呢?
大城市的土地是稀缺資源,商品房存在上漲的預期。即使在目前全國房地產市場整體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大城市,特別是學區附近的房價仍然在上漲。限購與否,大城市中位置好的商品房始終存在上漲預期。實施限購,短期可能產生抑制作用,但是改變不了資源稀缺性。
教育、交通、醫療等因素的地區差異,導致有錢人到二三線城市購房的不多,市場當前還沒有建立起向二三線城市購房的激勵機制。二三線城市中的本地有錢人早已購房,剩下的潛力消費群體就是農民工,但是農民工的收入又不穩定。最近有的地方政府補貼農民工買房,行政手段再次干預市場,這不可取。化解二三線城市和縣城的房地產庫存,還是按照市場規律進行為好。
所謂市場規律,首先就是要運用稅收、金融等手段,特別是要運用個人所得稅、房地產有關稅收等杠桿來調控市場,調節購房者的消費需求。比如降低房地產市場流轉環節稅負,降低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等,以引導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商主動降價,讓有資金的農民工等群體按照自身的資金實力來購房。
其次,要通過財稅政策手段,鼓勵機構投資者購房出租,大力發展房地產租賃市場。比如有資金實力的企業從事購房出租業務,可以免征或者減征企業所得稅等有關稅收。金融政策方面,對企業融資購房出租也可以實施較低的利息,或者房地產開發企業將開發產品轉為租房產品,按照租房情況降低融資成本。還可以鼓勵企業購房出租或者房地產企業出租代售商品房,降低租金價格,在化解房地產產能過剩的同時,為租房者提供價格較低的租房產品。
最后,對于一些房地產企業,如果依靠市場手段化解庫存不可行,就要按照市場規則淘汰落后產能,實施市場出清。政府絕不能為這些企業再融資提供便利,甚至用行政手段加以干預,讓銀行向這些企業貸款,因為那只會令問題越積越多,最終累及銀行甚至整個金融體系。(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