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周的股市交易血流成河,把去年全年的漲幅全部抹去,可謂不是股災勝似股災。而甫一推出的股市熔斷機制也未能避免暫停的命運。出現這種結果,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說意料之外,是指無論股市走勢還是熔斷機制的命運,都沒料到會是這般情形;說意料之中,指的是在短短四個交易日的情況下,股市觸發四次熔斷,尤其周四的交易只用了15分鐘,半個小時就結束,也就幾乎注定了熔斷機制必須停止。
熔斷機制本是監管部門基于去年股災教訓,而推出的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抑制股市大起大落的一個措施。這個愿望不可謂不好,但為什么在它被引進中國市場后,反而起到助跌助漲的反效應?事后來看,監管部門出現了三大失誤:
第一大失誤,是在推出熔斷機制同時,沒有做好相應的各方面準備。一是對人民幣外匯市場大跌可能觸發股市大跌沒有做出相應預案。如果考慮到這種情況,應該推遲 出臺時間,或者是在快觸及熔斷時,國家隊進場護盤避免觸及熔斷,但監管部門沒有這樣做。二是對另一個助跌因素,即大小非解禁沒有起到足夠的提醒和告知責 任,等到周一觸發熔斷后才延長大股東解禁時間。三是在第一次觸發熔斷后的15分鐘的“靜默期”,監管和交易部門本該將各種可能引發大跌的因素,向投資者公布,但在兩次“靜默期”都是一片空白,由此導致恐懼加劇。
第二大失誤,是沒有考慮A股市場的散戶特征。A股主要以散戶投資者為主,其投資理念具有強烈的成長及動能傾向,熔斷不能根本改變A股的波動特性。但奇怪的是,監管部門在考慮引進熔斷機制時卻沒有想到這一點。不僅證監會沒想到,根據彭博社的報道,大部分接受彭博采訪的券商和基金人士都曾為這項計劃投了贊成票,這些券商和基金人士對A股市場的散戶特征不可不說了如指掌,證監會肯定也征詢了他們的意見,那么,這是一般的疏忽,還是另有原因?
第三大失誤,是兩個熔斷閥值設置得過近。監管部門將兩個閥值分別設為5%和7%,這中間只有2%的差距,當觸發5%的閥值后,再觸發7%的閥值就非常容易,尤其在A股這種大漲大跌的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也是一個利益集團最深厚的市場。正如一些私募人士所言,熔斷機制最有利于利益集團做空A股,因為只要用小量資金就可以將大盤砸到觸發熔斷,極端情況,就是在集合競價時,讓大盤觸發熔斷,這樣無須等股市開盤,全天交易就停止,從上周四的情況看,如果周五沒有暫停熔斷,極可能出現這種現象。這樣,A股就將徹底喪失流動性和定價,相信正是考慮到了這點,而不僅僅是股民的損失,才導致監管部門決定暫停熔斷機制。
一個新事物的出臺,出錯難免,但像上周那樣的情況,代價也實在是太大了點。好在監管部門及時暫停熔斷機制,也算是順應市場呼聲,接受市場教訓,有錯就改,而 不為面子死扛著。當然,它也產生了另一個負作用,即政策朝令夕改。從政策對百姓生活的影響而言,最怕的就是這種顛來倒去,反復無常,因為這樣就沒有預期, 沒有預期要么誘發投機,要么就沒有交易,無論哪種情況都不利于市場健康發展。而從中國來看,恐怕更多的還是前者。這也就是一些學者把A股稱作賭場的原因。賭場其實也是講究規矩的,所謂愿賭服輸,但A股市場的許多投資者,估計連這種愿賭服輸的精神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