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霧霾重,是因為污染多;污染多,是因為在以GDP為中心的績效考核體系下,地方政府會默許企業(yè)采取不環(huán)保的生產技術來促進本地經濟增長。在這個“政企合謀”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得到了財政收入、政治升遷和尋租收益,而企業(yè)得到了更高利潤。這就是高速經濟增長和嚴重環(huán)境污染并存的根本原因,短期內根本解決不了。
本周一和周二,北京市籠罩在深深的霧霾之中,而且整個中國大陸地區(qū)都陷入霧霾之中,幾乎無一幸免。根據北京市空氣質量報告網的數據,昨天和今天PM2.5指數一度超過600,屬于“極度污染”的惡劣狀態(tài)。部分網民使用自測儀器,甚至發(fā)現(xiàn)該指數超過1000,幾乎堪比1952年的倫敦。當年的倫敦霧霾,幾個月內導致了12000人死亡!
霧霾為什么如此嚴重?因為環(huán)境污染(工廠、汽車、煤炭、塵土)嚴重。環(huán)境污染為什么如此嚴重?因為在以GDP和財政收入為中心的績效考體系下,地方政府會默許、縱容甚至鼓勵企業(yè)采取不環(huán)保、不干凈或者不安全的生產技術來促進本地經濟增長。在這個“政企合謀”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得到了財政收入、政治升遷和尋租收益,而企業(yè)得到了更高利潤。
除了環(huán)境污染,頻繁爆發(fā)的礦難、普遍的食品安全、假冒偽劣、偷稅漏稅、土地違法、房地產泡沫、豆腐渣工程、走私,都有著類似的“政企合謀”邏輯,都是地方政府為了短期政績而不顧長遠利益。中央政府并非毫不知情,但中央政府也需要政績以便鞏固合法性,因此中央政府必須在經濟增長和社會穩(wěn)定之間權衡。這意味著中央政府對環(huán)境污染和其它各種事故的處理一定是周期性的或者選擇性的,而不太可能是普遍性的和永久性的。
從2005年開始,我與合作者沿著“政企合謀”的思路出發(fā),從理論上和經驗上構建了解釋中國“高增長、多事故”的一個經濟學分析框架,從另一個角度剖析了所謂的“中國模式”和“中國之謎”。
此時此刻,大家可能想起了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我們?yōu)榇艘沧珜懥艘黄恼隆恶讽斨碌恼蠛现\》,從政企合謀的角度解讀環(huán)境污染背后的政治經濟學邏輯。